也三十多万,大多是在这里的各大工业企业里工作,整个城市的经济情况一直不错。

当初那家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把生产总部设立在这里,也是有着围绕瓦店轴承厂做文章的想法。

当年瓦店轴承厂的产品层次还不算高的时候,他们还能够从瓦店轴承这边接到不少订单,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工业舶来品的冲击,和国家对瓦店轴承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所能够给瓦店轴承提供的材料,就有点跟不上瓦轴的需求了。

最后瓦轴不得不改变方针,开始向国外的企业下订单,从日本和德国的钢铁企业那里购买符合规格的特种金属,这样一来本来规模就不大的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生意就迅速的一落千丈了。

再加上他们本身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他们的市场份额是越来越小,外来的产品冲击,再加上南方的一些灵活的私营中小企业的冲击,很快就让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是一落千丈。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国内造船行业的萎靡状态,这也就断了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的另外一条活路,很快这家企业,就从九十年代中期的明星企业,迅速的陨落到现在资不抵债的地步了。

当初李家人拿下这家工厂的时候,只不过花了五百万,其中三百万是还银行的贷款,而另外的二百万是解决退休工人的工资,再加上杨玉河答应的市政府承担了一部分这家工厂的债务问题,就这样就顺利的拿下了这家工厂。

可是当李逸帆开着车,进入到这家工厂的内部的时候,还是被工厂里面的情况给震得有点发懵,这还是一家工厂吗?

一圈红砖墙,圈起来的面积倒是着实不小,足足有五万多平米,但是这么大的院子里,居然也就是有那么几幢还能看得着的建筑。

前面是一层青灰色的三层办公小楼,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盖得,一楼的玻璃,都碎了不少,就用纸皮箱的纸板挡着。

后面的冶炼区的厂房倒是不少,可是同样是破败不堪,地上更是长满了杂草,更可甚的是后面的几间仓库,简直就和遭了灾一般,甚至有的仓库,都已经塌了半边,连掉在地上的那些红砖头都被人给搬走了,这哪里还想是一间工厂,这简直就是一个破烂基地。

一行人三辆车驶入了工厂,李逸帆站在办公小楼的前面是感慨万千,怪不得当杨玉河听说自己要拿下这家工厂的时候,乐成那副德行呢,还很罕见的所市政府可以承担一部分工厂的债务,感情人家那不是让自己占便宜,人家那完全是在甩包袱呢啊?

果然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啊!不成下次,一定得从别的地方把这个场子给找回来,要不然这次可是亏大了。

原本还以为,这里再不济,好歹也会剩下点什么呢,可是看着这厂子的德行,根本就不用想了,恐怕就算剩下一些冶炼设备什么的,也被当初的工人给拆走拿去卖废铁了吧。

陪同他们一起查看工厂的就是看门的那个老头,老头对这个工厂很熟悉,很多地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