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了最起码应该做点什么。

哪怕是把自己的这套技术人才培养的体系给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们意识到,原来并不是只有读书,上大学,才能谋求到一个好出路。

原来学好了技术,当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而他的人才培养计划,就打算从这足球学校里开始。

毕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有足球天赋,并不是所有的小孩,最后都能成为球星,或者成为职业球员。

那这些小孩将来如果不能继续踢球怎么办?难道把他们从学校里扫地出门,全部推给社会吗?

这肯定不现实!而且李逸帆办这个学校,其实也是的爱着慈善性质的。

如果这些孩子不适合踢球,那他也打算给这些孩子,找一条合适的出路。

比如让他们学学技术,当然不是学那后世闻名的大蓝翔,而是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自己工厂的合格的后背技术力量。

根据德国和日本对成熟的技术工人体系的统计,成长为合格的技术工人,最后甚至拿到工程师资格的技术工人,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其实高中就够了,甚至初中也可以。

但是你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那么你就要有长期的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然后有师傅带,自己也要勤奋的琢磨,钻研等等。

只有这样,最后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

当然为了让这些学员们有动力,你还要划分出合理的技术工人的等级,然后让他们,钻研技术,苦练技术,来考证。

而这些级别证书,最后要和他们的工资等级,或者岗位升迁挂钩。

这样你给这些技术工人流出上升通道,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钻研技术,学习技术。

这就是德国和日本,能够成为世界工业制造强国的主要原因。

而目前国内的现行体制,就是根本就没有给技术工人留出上升的空间,这才导致了技术工人,人才的不断流失,和人才断档。

其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内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一直都还是不错的。

可是坏就坏在后来的改革和人心不古上面,想想看一家国营工厂,一个老技术标兵,辛辛苦苦的在岗位上干了十几年,技术,人品样样过硬。

可是到最后要提拔车间主任或者一些小官的时候,结果上面却空降下来一个大学生,而给你的理由是,你的学历不过关,你想想这个工人能接受吗?

其他的工人怎么想?

然后等到公司经营不善,上面宣布改制,第一批丢了工作的,还是这样的工人,你想想看,今后这些工人,还会让他们的孩子,不去考大学,而是去学技术吗?

正是以往内这样的事情太多,才让咱们的技术工人培养,越来越差,到后来甚至出现了绝对尴尬的人才断档的情况。

而李逸帆一个人肯定是不能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他觉得自己最起码能够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