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负增长”阶段。

比起来自外界地挑战。“人口老龄化”给共和国与中华民族带来地危害更加严重。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地唯一办法就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增加人均产能。达到这个目地地唯一办法就是产业革命。利用新型科技与技术提高工业产能。用更少地工人生产出更多地社会财富。弥补劳动力减少产生地损失。

产业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地事情。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共和国、对中华民族来说, 如果不能在十年内完成产业革命, 进入达国家行列,就将面临“未富先老”的窘境,国家振兴、民族复兴将无从谈起。

前五年中,纪佑国全力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为产业革命打下基础。

接下来的五年,将是共和国进行产业革命的关键时期。

产业革命不仅仅是一两项关键技术的革命,必须将新技术用于生产,并且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比如横贯全国的数条高压电主干线、规模宏大的公路交通体系、建设更多的电厂、新的经济体制、配套的司法与行政体系等等。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与财力。

由此可见,纪佑国并不希望在这个时候与其他国家生冲突。

共和国需要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更需要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一年前,纪佑国下定决心打击印度,也是希望借此展示共和国的军事实力,对周边国家起到震慑作用,为共和国创造相对理想的展环境。可是事与愿违,世界上总有那么些人、那么些国

望看到共和国振兴,更不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复兴。

归根结底,共和国与日本的矛盾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矛盾。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全盘西化”的道路,由此获得数十年的繁荣,成为了亚洲最强大的国家,最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国之一。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继续推行“脱亚入欧”的“西化”政策,成为冷战期间西方集团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前沿阵地,由此获得“黄金二十年”,再次进入达国家行列。

自民党执政期间,日本的核心政策是“美日同盟”。

虽然民主党上台后,日本的基本政策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加强政治、外交与军事的自主权,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强化“亚洲国家”身份等等;但是“美日同盟”仍然是日本的核心政策,民主党推行的“自主政策”都以日本作为亚洲核心国家为重点、以慑制共和国为关键。

随着共和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逐渐显现,中日对抗变得愈加不可避免。

去年,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否决了日本“入常”的申请,成为中日关系的重大转折点。

接下来的半年内,共和国与日本在经济、贸易、外交等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5年底,日本率先对278种共和国商品征收的巨额反倾销关税,随后共和国对322日本商品征收巨额贸易补贴关税,两国的贸易战正式打响年上半年,双方贸易额同比下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