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等百官都反对皇帝时, 就能越发显出自己的忠诚。自古锦上添huā不如雪中送炭, 自己必然会成为小皇帝瑟瑟发抖时的那盘白云炭……

当时张四维唯一所虑的,是沈默的态度。所以在上书之前,他特意去了沈府上问计,甚至不惜把小皇帝的原话抛出来以讨沈默的欢心。

沈默还能说什么?只能说你遵旨就是了。

对于张四维来说,最后的结果可以说不能更好了虽然皇帝不惜强留,张居正也没有免了回乡丁忧的命运,他则bō澜不惊的递补为内阁次辅:而且皇帝始终认为,群臣反对如此jī烈,是因为沈默在背后指使,双方矛盾进一步加深。

唯一的获利者就是他张四维,不但借此事取代张居正,成为皇帝的心腹大臣。还利用彗星说服皇帝,不再强留张居正,避免了君臣冲突不可收拾。塑造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光辉形象,在百官那里挽回了不少分数。

如果说之前,处理沈默与皇帝的关系时,他还是脚踏两只船。但通过这件事,他决心成为铁杆保皇派!因为他已经看清楚了,皇上想亲自柄政,当那种事必亲躬的社稷之君的决心。然而在沈默和百官的挟持下,万历只能继续当那种诚惶诚惫的“影子皇帝,。

不过张四维坚信,皇权的低潮只是暂时的,随着皇帝的成长,早晚一定会搬掉沈默这块绊脚石。当然想做到这点,仅凭小皇帝自身是做不到的,还需要自己帮忙。然而他绝对不想为皇帝冲锋陷阵,成为沈默报复的对象,他希望的是,煽动皇帝亲自动手,自己只在暗中提供帮助,尽量避免引火上身,这样将来才有周旋的空间。

当初他给皇帝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就是派人潜伏到绍兴,伺机暗杀沈贺,逼得沈默丁忧。但有道是“人心隔肚皮、话分两层说”尤其是他这种老谋深算的政客的话要知道,张四维说这话时的背景,是皇帝接连遭到打击,斗志正萎靡的时候,他必须要给皇帝打气,所以才放开大炮,说灭掉沈默并不难,自己有三策,任何一策都可以成功云云。

其实张四维很清楚,如今的沈默,已经是近乎于无敌的存在,唯一可以消灭他的地方是皇宫,然而张四维只将其说成是中策,反而把派人暗杀沈贺说成是上策因为他看穿了皇帝多疑又怯懦的本xìng,知道万历还没有胆量亲自动手除掉沈默,肯定会选择暗杀沈默他爹,这种不用亲自动手的间接办法。

还有一层,就是高超的心理战术了。他虽然明明是想让皇帝亲自动手,却不能表lù出这层意思,因为天生金贵的皇帝陛下,是不会像傻小子似的冲锋在前的。

也许化能被忽悠一时,但回去一想,便能琢磨过味来……哦,你撺掇着我跟沈默死掐,是不是想鹉蚌相争渔翁得利呢?一旦皇帝这样想了,那自己就别想再利用他了。

所以张四维才会把不用皇帝动手的暗杀沈贺定为上策,并大包大揽下来。这副不避骂名、为君分忧的忠臣嘴脸,果然让还很稚nèn的万历皇帝深信不疑,从此日复一日的等着他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