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反驳,只是一面投去不满的目光,一面小声的议论着。

“丙仲兄,你的文章是极好的。”浙江举子的那桌上,众人望向个面色沉稳的青年道:“也写出来镇一镇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福建佬。”

‘丙仲兄’摇摇头道:“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们说我的比他好,他们却可以认定,他的就是比我的好,是争不出个结果来的。”

“唉,”众人见他不愿出头,纷纷叹气道:“想上上届丙辰科时,全天下的风光都被咱们浙江的琼林七子拔尽了,怎么才两届过去,就让人家抢了风头?”

那丙仲兄余有丁却摇摇头,轻声对众人道:“笑到最后的才是英雄,黄榜没挂出来,说什么都是白搭。”众人只道他是煮熟的鸭子,嘴硬,笑笑也就过去了。

却不知余有丁还真不是信口雌黄,而是确有些领悟在里头……

~~~~~~~~~~~~~~~~~~~~~~~~~~~~~~~~~~~~~~~~~~~~~~~~~~

话说当日在琼林楼上,沈默许下了的会试后设宴、款待一众士子的诺言。果然在会试三天之后,他的卫士们便持请柬,分赴各大会馆,邀请诸位在琼林楼上斗智的才子,和沈大人在苏州时的学生莅临。

余有丁身为沈大人的同乡。自不消说,其余举子也大多欣然赴宴,沈默的学生更是一个不落,就连江西的杨时乔也到了,唯独不见那福建的郑堂……不过那天的酒宴星光熠熠,也没人在意他没来。

神话般的琼林七子中,除了外放做官的两位,在京的五位都到了,与举子们把酒言欢,嘘寒问暖,让向来视其为绝对偶像的后学们受宠若惊,心潮澎湃,一个劲儿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席间,对前途忐忑不安的举子们,纷纷拿出自己默写的答卷,请五位前辈点评,他们知道写八股文的高手,往往也是评阅高手,希望能帮自己预测一下成绩,好稍稍安心。

沈默五个正要扬名立万,从才子向权威转型,自然来者不拒,为这些优秀的考生一一点评。共找出二十几份卷子道:“这些问题不大,应该榜上有名。”又从中选出五份道:“应该能跻身前十。”

其中徐渭对余有丁的文章赞不绝口,还打赌说如果他进不了前三名,自己将不再点评试卷,末了还问沈默道:“你觉着呢?”

沈默当然不会如徐渭般不羁,但也是微笑道:“差不多吧。”徐才子和沈六首的共同嘉许,给了余有丁强大的信心,所以他才敢那样说。

那天在座的还有两人,就是在胡同里嘀嘀咕咕的汝默和元驭兄,这两人是惟二没有拿出文章请求点评的;外人只道他俩水平太差,不敢献丑。也没放到心里去。

只有苏州的举子明白,作为沈大人的得意门生,人家两个的文章,定然早就被点评过了,哪还用等到现在?

确实如此,会试后的第二天,元驭便和汝默备了薄礼,到老师门上请罪。

沈默没有丝毫怪他们的意思,道:“你们来看我,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