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正轨。

当狄仁杰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姚元崇也一把拉过一脸忐忑的王方庆,低声严肃道:“代王殿下此番以命犯险,奋起卫道,尤需羽翼为援。左丞若再错失此节,则我等代王故佐将再无立朝之席!”

王方庆听到这话,心中也是悚然一惊,接着便连连点头,且将心中诸多杂念情绪按捺下来,决定代表代王一系作强硬发声,在朝臣们还在议论推举的时候,已经阔行至狄仁杰身侧,大声道:“方庆愿与狄公同往,并举司礼卿欧公同行!”

狄仁杰闻言后便点点头,现在是要协商解决问题,需要各方都达成一个共识。代王控势北衙之后,当然有资格让他的人入场发声,否则无论达成什么样的共识,代王都可拒不承认。

朝士们经过一番喧扰,最终选出七人,这其中单单跟代王关系密切的便有三人,分别是欧阳通、王方庆与麟台少监郑融。其他四人则分别是司卫少卿、观国公杨嘉本,司属卿武重规,司府卿韦巨源以及宰相杜景俭。

看到这样一个结果,狄仁杰嘴角不免又泛起苦笑。他当然也明白这种政变上计就是决于中枢核心之内,一旦话语权再作扩散,势必会带来更多不可控的因素,现在的他,已经陷入了一个用更多错误去修补前错的怪圈。

像是现在选出的这几个人,单从官职来看,除了文昌左丞王方庆是循代王之势在选之外。余者几人,包括狄仁杰在内,统统是寺监出身,三省六部政务要员几乎无一在选。包括宰相杜景俭,其更为时流所认同的身份并非宰相,而是本职司刑卿。

这说明,在朝士们潜意识心中,对于当下的朝局已经极为不满,落实在行动上那就是对三省六部政务官的集体放弃!

至于这几人身份,杨嘉本、韦巨源都是除了豆卢钦望,关陇人家仍然在朝的代表人物,杨嘉本因为出身圣皇母族的弘农杨氏观王房、而且还是前宰相杨执柔之后的杨氏大家长,与武氏诸王关系密切、互动频繁。

这样一个班子,怎么看都有些不靠谱。但狄仁杰苦于在禁军中并没有太深刻的经营,也只能寄望通过群声议论去修整豆卢钦望所造成的错误。

这其中杜景俭仍在司刑寺还未到场,但狄仁杰却担心时间拖得越久,豆卢钦望对南衙的控制力更高,到时候他们只怕连政事堂都进不去,所以决定七人先行,传告杜景俭直接前往政事堂参议。

这时候,被豆卢钦望点名控制局面的左威卫将军刘仁景已经率领左威卫众将士返回凤阁,眼见狄仁杰一行离开凤阁,下意识上前劝阻,却被狄仁杰厉声斥退。

刘仁景得令之后便直接返回卫府召集军众,并没有得到政事堂的进一步指示,所以也不敢强阻狄仁杰一行。

可是已经入守则天门的右千牛卫执失善光得到的指示要更加明确,在则天门前直接拦下了狄仁杰等人,只说让他们返回凤阁外省,等待政事堂的进一步指令。

狄仁杰等人在则天门前进退不得,正极力交涉之际,皇城中街上又有一队将士向北疾行而来,正是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