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战车。

为了应对陈锋所部的坦克部队,日军大本营决定将华北的战车部队全部换成九七式中战车,甚至大本营还向设计院研究下达了研制重型坦克的任务,并且准备将重型坦克的投放到华北战场。

不过在重型坦克量产之前也只能用九七式中战车了,日本人也清楚他们的九七式和陈锋所部现在装备的那种“重” 型坦克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要说差别,就像现在奥迪和奥拓的差别。

尽管九七式是日军到目前为止最为成功,本最有名的坦克,而且还是一种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于1937年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它名为中型坦克,实际上战斗全重只有15吨,只相当于别国的轻型坦克。它有4名乘员,装一门57mm短身管火炮,装甲厚度一般为25mm。采用风冷柴油机为动力装置,不对称的炮塔,铆接结构装甲车体和炮塔,无线电台的框形天线和主动轮在前,是97坦克的几大特征。

而陈锋所部装备的霞飞轻型坦克,霞飞轻坦克采用的是传统的美国坦克总体设计,及发动机后置,主动轮前置的单炮塔设计,但是在最初的设计中很有意思,其采用4人乘员组,即正副驾驶,车长,炮长,在战斗时,副驾驶要爬到炮塔里充当装填手,但是这点很快就被改变,炮塔内有了专门了装填手,其布置为:车长炮塔左侧,炮长炮塔左侧车长之前,装填手炮塔右侧,驾驶员车体左前,副驾驶车体右前。

车体长5.03米,宽3米,车高到炮塔顶2.46m,到之高射机枪座2.54m,算上机枪2.77m履带中心距2.44m,车底距地面高0.46m,履带宽40.6cm,履带接地长285.8cm,车重38750磅,对地面单位压力10.7磅/平方英寸,炮塔座圈直径152.4cm。使用t72e1型履带,每侧各75块,如使用t85履带则要更换主动轮。

总体上来说九七式战车和霞飞轻坦克的性能相差无几,但是由于日军的装甲兵的素质要比第八战区的装甲兵强一些,所以在霞飞坦克与九七式中战车的对决中,陈锋所部吃了一点亏。而陈锋所部的装甲部队通常的轻重搭配,在轻坦克与九七式对决中处于劣势,而当t34与九七式对抗中,t34就是秒杀九七式,因此这次坦克大战陈锋所部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损失了一部分轻坦克。

陈锋所部的南下的这三路大军中,也只有南宫方向的这一路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南宫紧靠德州,距离聊城也近在咫尺,而此时日军第十二军两大师团陈兵鲁西北,一旦陈锋所部进攻南宫,这两大师团肯定会出兵冀南。

豫北,高桂兹的两个师以及三打一所部已经接到卫立煌的命令,立即出兵磁县,给冀南的日军制造压力。但是,就在高桂兹所部准备出兵之时,从豫东传来消息,日军精锐之27师团突然出东明县进攻长垣县,虽然被守军暂时击溃了,但是日军却源源不断集结到了豫东,这给第一战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卫立煌虽然清楚日军不过是围魏救赵之举,即便是高桂兹所部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