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看邸报的时候, 确实有倭人递上国书之事, 怎么突然间又来了国书?这国书又不是草纸,是你家说递就递的吗?

朱棣手拿起国书,先是脸色凝重,随即冷冷一笑,道:“这些倭人唯利是图,朕还说他们怎么如此勤快,一听到朕登基,就巴巴的跑来进贡上表,原来是贪得无厌,敲竹杠敲到了朕的头上,实在可恨。”

郝风楼忍不住道:“陛下,这倭人怎么了?”

朱棣沉吟一下,将国书丢在御案上,道:“也没什么,今年岁贡,各国多有推诿,唯有安南和倭国来得最勤,这个安南,不说也罢。至于这倭国,朕本以为他们是沐浴天恩,仰慕天朝之德,所以才如此勤勉,谁晓得,他们进贡倭刀五百口,朕命礼部安排了赏赐,他们却是不肯,竟然还擅自撰写国书,跑来抱怨说朕的赏赐不及倭刀的价值,希望朕再添点东西……”说到这里,朱棣自己都觉得可笑,本来藩供体系,确实是贸易的遮羞布,可对方说得如此直白,实在教人哭笑不得。

郝风楼道:“不知朝廷赏赐了他们什么?”

朱棣沉吟道:“无非是丝绸和茶叶、陶瓷之类,为数不少,单单丝绸就赏了千匹。说实话,倭刀确实是好刀,朕用了用,精雕细琢,吹毛断发,朕也颇为喜欢,打算敕给功臣们使用,可是倭人狮子大开口,未免有伤朕的面子。”

郝风楼道:“那么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朱棣瞪他一眼道:“你倒是多事,这和你有什么干系?”顿了一下,托着下巴犹豫道:“这些倭子虽然无礼,可大明终究是天朝上邦,索性就让他一让,加一点赏赐就是,说实话,朕还真有点心有不甘,他若是甘心臣服,厚赐倒无可厚非,可是这般手段很失颜面。”

郝风楼心念一动,道:“陛下,倭人之所以无礼,是因为自诩自己的刀是神兵利器,瞧不起咱们大明的刀剑,所以才觉得这刀价值不菲,觉得咱们大明的赏赐太薄,可是假若陛下寻个机会,也拿几口好刀出来,在他们面前晃一晃,等他们知道咱们大明的刀剑,比倭刀还要强,他们自然觉得自己的刀不值一钱,心生惭愧,哪里还敢向陛下多要赏赐?怕是只有乖乖臣服的份。”

朱棣皱眉道:“你说的有道理,朕的宫里确实藏着不少神兵利器,并不比倭刀要差,便是比倭刀好上几倍的也不是没有,只是这样的刀剑,拿去和人家寻常武士手里的刀剑去比,反而不好。可是要新制,旷日持久,非一日之功,还是不好。”

郝风楼连忙道:“微臣深受皇恩,愿为君分忧。”

“哦?”朱棣不由乐了:“朕险些忘了,你还是朕的铁匠,怎么,你想炼出好的刀剑来?可是花费时日,只练一两口,倭人未必肯服气,一口气能练出百口,才不至落人话柄,否则人家会说,大明举国之力练出一口刀剑去和倭人争功,面上也过不去。”

郝风楼道:“陛下,不如这样,咱们打个赌吧。”

该放肆的时候一定要放肆,但是绝不能去学倭人拿般不晓得天高地厚,要拿捏住分寸,郝风楼小小的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