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问题,没有及时反馈输油量的多少。

比如,有个增压叶片没有运行。

等等。

这些是用了两个多星期反复测试得出的结论。

现在他们正忙碌的修正问题,并重新对出现问题的部件进行测试。

张刚川倒是难得清闲了一下,他站在二楼过道上俯视整个操作间,他的脸上带着笑容,感叹道,“现在比昆仑是快多了。两个星期,就解决了好几个大问题。”

旁边是动力部门的组长周恺。

“是啊!”

周恺把手搭在栏杆上,回想着说道,“那时候没经验。我记得用了很久,大概有两、三个月以上吧,现在才半个多月,要全部解决也用不了一个月。”

第一次测试运行失败,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

发动机才刚刚组装好,第一次进行调试肯定会失败,哪怕只是安装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出现问题,更不用说零部件的问题了。

比如,有个增压叶片没有运转,也许是安装出现了问题,也许是本身重量问题。

两者都有可能。

这不是他们能完完控制的。

张刚川也对工作进度很满意,他忽然说道,“我听说赵院士那边也开始了。真挺快的,没想到啊!”说着还带着感叹摇摇头。

那是真的感叹!

在分配到wz-a2的调试工作时,张刚川觉得是航空集团照顾自己的团队,毕竟他们是集团的‘老团队’,也拥有丰富的经验。

赵奕团队原本的设计,wz-a1,则可以说是顶配版,瞄定的也是最顶级的j-31,但是j-31的设计图纸都没有完成,发动机样机制造、调试工作,也等于是被延后了。

张刚川认为是集团高层的考量。

wz系列发动机的设计非常高端,但太高端不一定是好事情,比如,制造、调试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低配版的wz-a2能调试成功,再去制造wz-a1样机做调试,工作安排更合理一些,进展也肯定会更快一些。

当然了。

这些是不能直白说出来的。

反正张刚川就是这么理解的,但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赵奕竟然能拦下飞机设计的工作,还拿出了一个打动集团高层、军-方的惊艳设计。

他没有参加那次会议,不知道战鹰-1具体有多先进,但看集团高层后续对wz-a1的支持,也知道是完全改变了想法。

但是,张刚川依旧认为,wz-a2样机调试更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工作。

哪怕是再惊艳的战斗机设计,也就只是设计而已,想造出来不知道花费多久时间,甚至说,大部分高端的设计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wz-a1发动机也太过于高端,好多设计、需求实在太高,即便是面前‘拼凑’出了部件,整体黏合在一起组装成发动机,调试也会出现大量的问题,甚至出现一些根本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