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这更详细的免疫检测机制的研究成果。

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都关注到了,还有其他一些很有名气的机构,包括国际医学机构,都非常关注这项免疫方面研究的成果。

仅仅过了三天时间,就有好多团队派出代表过来,听取研究相关的报告会。

张薇代表这一实验室上台做演讲,她清晰的阐述了蛋白序列的检测过程,“我们的研究发现人体细胞膜表层有七种蛋白质和免疫检测直接相关。”

“这七种蛋白质外层的分子,也就是‘触角’构造,会决定一个人的血型,我们称呼它们为‘检测蛋白’。”

“同一血型的人,检测蛋白的排序不同,有一个蛋白质会在细胞膜表层,其他的检测蛋白会依照特性序列,分布在外层。”

“检测蛋白排序是随机的,所以就有5040种序列可能。换句话说,理论上,我们可以找到拥有同一免疫特性的人。”

张薇站在台上侃侃而谈,详细的说起了免疫检测的成果内容。

在做完基本的介绍以后,当即就有人提出了疑问,“你们找到同一免疫特性的人了吗?如果没有找到的话,怎么证明你们的研究是正确的?”

张薇道,“直白来说,现在没有办法证明。”这句话有些让人失望,她马上继续道,“但是,赵院士认为,因为证明工作可能是非常庞大的,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先把研究成果公开出来。”

“医学研究是全世界的工作,而不单独属于生物医学研究所。”

这句回答听起来是解释,实际上,表达的非常的强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我们确实到现在没有证明,你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不相信,无所谓。”

对方顿时无话可说。

这还怎么说?

不相信?

这可是赵院士认可的研究成果,哪怕暂时没有找到同一免疫特性的人,谁又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对结果说不呢?

赵奕的影响力是一方面。

实际上,很多医学机制研究成果,都是不能够直接证明出来的,最多只能公开实验数据,让大家一起去讨论和分析,但只要和被正式的基础研究不冲突,就可以被认为是正确的。

医学,不是数学。

数学才需要详细的证明,能够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深究再深究反复讨论。

哪怕再多的结论支持是正确的,只要没有绝对符合逻辑的证明,都会被归在假设、猜想的行列中。

医学就不一样了。

虽然医学机制研究也需要严谨性,但因为医学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在实践上,只要结果符合实践效果就可以了。

比如,依靠机制研究的内容为基础,制造出某些药物或治疗手段,直接是有效的,就可以认为机制是正确的。

另外,不和已经确定的结果冲突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赵奕研究所的成果,说是有七种和免疫检测直接相关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