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虽然年纪尚幼, 但是看到这种场面后, 亦颤颤巍巍地对董卓道:“董相,现在正值我大汉用人之际,还请丞相能够饶他们一命。”

董卓本来就是做做样子,毕竟他们俩战败在先,又折了这么多士兵,现在连皇帝都开口为他们俩求情了,董卓道:“你们俩战败西凉,又折我大军,理应处斩,但是现在皇帝为你们俩求情,本相权且饶过你们俩,带罪到耀州练兵去吧。这次本相只给你们五千精兵,限你们尽快把之前折了的士兵给招募回来,不然的话,提头来见。”

文武大臣们一听,心里顿时不满起来,但都是敢怒不敢言。那耀州乃是北地郡的郡治所在,西可阻马腾,东可护洛阳,另又与京兆郡遥相呼应,互成犄角之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这李催和郭汜二人战败不但没受到任何惩罚,反被派去镇守如此重要的位置,群臣真是恨得咬牙切齿。

贾诩听了董卓这样的安排之后,心下一盘算,这计策肯定是李儒所出。

现在有韩遂镇守榆中,可谓对马腾和马夫构成了第一道防线,而李催,郭汜二将到耀州,则无疑是对西凉构成了第二道防线。两外在洛阳附近有八关防卫,这八关无疑成了第三道防线。如此一来,有这三道防线在,马腾和马夫纵有天大的能耐也休想靠近洛阳一步。

见群臣无人敢反对,董卓笑道:“既然大家都赞成,那么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另外,那个贾诩何在?”

还在思索的贾诩一听到董卓喊他,连忙抬起头道:“罪臣贾诩在此。”

董卓道:“你今后就跟着李催和郭汜吧,切勿再败,不然的话,本相定不饶你。”

贾诩自知只要是从董卓嘴里说出来的事,那基本上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所以只得答应。

对于韩遂,董卓上前扶起他道:“你将功补过,现在本相正式封你为雍州刺史,回去后好好镇守雍州吧。”

韩遂一听,顿时感激涕零,连忙道:“韩遂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董卓摇了摇头道:“本相只要你的一条小命即可,记住,回去一定要严加提防马腾和马夫。待时机成熟,听本相命令行事,如若他们二人被除,本相一定会再厚加封赏你。”

韩遂一听如此,更是再三拜谢。

处理好韩遂、郭汜、李催等人的事宜之后,董卓对众臣道:“本相得到消息,王允王大人今天就可回到洛阳,我等是不是要去迎接为国奔波的大功臣呀?”

众臣连忙说是,而汉献帝亦道:“王大人不辞劳苦,远赴西凉,以朕之见,他回到洛阳后,拜他为‘司徒’,不知董相意下如何?”

朝堂上顿时陷入了短暂的宁静之中,董卓突然哈哈大笑道:“我等都是皇帝的臣子,皇帝爱封赏谁就封赏谁,对于这个,本相没有什么意见,这也是那王允应得的!”

群臣见他竟然答应了,内心中顿时是一片欣喜。

随后,汉献帝带着众臣出外城三十里迎王允。

已经精疲力竭的王允见到这种情形之后,顿时是老泪纵横。

董卓则是上前执着他的手道:“王大人此去辛苦,能活着回来也不容易,皇帝已经钦奉你为司徒了,本相恭贺司徒王大人了!”

王允突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在拜谢完皇帝与董卓后,他对董卓道:“老夫这把骨头还硬着呢,还可以为大汉再出几年力。”

站在一旁的汉献帝听后,十分高兴地道:“王大人乃国之肱骨,宝刀未老,朕相信你和董相一定可以让我大汉再现雄风的。”

董卓听这话后,暗思这皇帝虽小,但是这志气倒是很大,而且这小皇帝还非常善于见缝插针,他今后得好好盯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