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拿出腰牌,说道:“本官是皇城司指挥使,奉天子诏命,捉拿你和你的全家回京师问审。”

王寻一脸懵逼。

何彬说道:“来人,将此地查封!”

“是!”

四月二十二日,大名城元帅府。

赵构忧心忡忡说道:“不知宗副元帅有没有来?”

一边的汪伯彦说道:“大元帅放心,宗副元帅一定会来的,而且可能已经到了。”

“真的吗?”

“真的,下官保证他已经到了。”

这也是赵构为什么那么依赖汪伯彦的原因之一。

这货察言观色和看人都非常准,精通人性。

他知道,以宗泽的秉性,一定会来,绝不会见死不救。

赵构叹了口气,说道:“本王之前对宗副元帅有愧啊!”

“大元帅不必自责,眼下局势不明,又传来官家与金人议和的消息,大元帅不轻举妄动也是对的。”

汪伯彦深知赵构此时的心理,赵构需要的是出谋划策吗?

不是!

赵构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

赵构太年轻,二十岁成了大元帅,以前没有任何经验,难免会惊慌失措。

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无法判断哪些计策是正确的,所以心理安慰和迎合,更能让赵构接受。

对于汪伯彦来说,无论这一次局面如何变化,保住康王,他汪伯彦在仕途上都会更上一层楼。

至于宗泽那种人,他既然愿意做事,就让他去做好了,我们只需要坐享其成。

赵构手上肯定没有百万大军,但人也不少。

从河北、河东溃败南下的宋军,都汇聚到了赵构这里。

这些宋军可不是跟宗泽的一样由老百姓临时组成的,他们来自太原府、河间府、中山府那一带。

那里是大宋朝北部最重要的军事防线地带。

三镇乃国之屏障也!

但这三镇,在靖康元年,先后沦陷,大宋朝在这里经营了百年的成果付之一炬。

而且在战事爆发的时候,从西北调度过来精锐,扔进去了不少西军名将,例如种师中、姚古,而且先去支援太原的折可求,折家将投降了金国。

(折,she,杨家将里的折太君)

还有像王禀那样的人,守太原到最后一兵一卒,身中数十枪,投河自尽。

就是那个在《水浒传》中是奸臣,但历史上其实忠肝义胆殉国的名将。

溃败下来的一些军队,纷纷南下,被赵构的勤王令招募过去。

这其中包括之前跟着种师中混的张俊,还有跟着鄜延路总管刘延庆混的韩世忠,鄜延路是陕西诸镇之一,位于西北。

另外,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也在其中。

所以,其实赵构的麾下,汇聚的算是大宋朝的一批精锐部队。

但现在战局依然打成这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