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矮楼,这些房屋不但容易引燃,而且居住的人口密度不是很大(实际上完全相反,日本城市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主要是人均居住面积很小),所以需要提高炸弹的覆盖范围。当时,几乎所有的日本大中型城市都被燃烧弹给彻底摧毁。从战后的统计结果来看。死于轰炸的日本平民中,八成以上是被烧死地,而不是被炸弹给炸死的。另外,日本的工业也因此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最终导致日本彻底战败。

在日本适用的燃烧弹,到了欧洲战场上就不一定适用了。而第一个在欧洲战场上大规模使用燃烧弹的是英国皇家空军。

当时,英国人最先从帝国对日战略轰炸中看到了燃烧弹的巨大威力,在设法从日本获得了几枚没有爆炸的燃烧弹之后,英国的兵工厂开始仿制,并且迅地投入到了对德战略轰炸中。可是,很快英国人就现,唐帝国用来毁灭日本的燃烧弹在德国城市里的效果并不怎么样。为此,英国还专门进行了调查,甚至派遣了大批谍报人员深入德国,以了解轰炸地区的实际情况。

经过摸索与总结,最后英国人现,导致燃烧弹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子弹要的装药量不够。欧洲城市的主要建筑不是木材,而是砖瓦与岩石,而这些都是无法燃烧的。当然,这并不表示就没有办法火烧德国的城市,毕竟任何民居里都有大量的家族,衣物等生活物资,而这些都是可以燃烧的。因此,只要纵火强度达到一定程度,仍然可以烧毁德国的城市。

英国人立即组织力量对燃烧弹进行了改进,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每枚子弹药的装药量。同时,英国人还改进了燃烧剂的配方,延长了燃烧时间,同时使燃烧剂更难以扑灭,还提高了燃烧的温度。当时,就是英国人先在燃烧剂里加装了镁粉与铝粉,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燃烧温度。当时英国人自己测试的结果是,只要镁粉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而且燃烧时间足够,甚至可以烧融坦克的装甲!

德国人很快就遭殃了,德累斯顿,汉堡,科隆等大城市相继在烈火中变成了地域。当时,德累斯顿在前后遭到三次轰炸之后,过2o万平民被烧死。汉堡遭到了两次轰炸,死伤3o多万人。科隆就更惨了,在遭到最后一次大规模轰炸之后,该城只剩下了大教堂没有被摧毁,其他大部分建筑物都被烧毁,死伤过3o万人。

也正是英国与美国的战略大轰炸激怒了德国相,并且迫使德国向唐帝国引进重型轰炸机,而在德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部队具备独立作战能力之前,德国还邀请帝国派遣远征军参加对英法的战略轰炸。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罗云冲带着帝国海军的战略打击部队去了欧洲战场,开始了火烧英法城市的战斗,最终也因此而成了英法百姓心里的“火神”。

最初的时候,帝国远征航空兵用的还是对付日本时使用的那种燃烧弹,一是罗云冲不知道英国人有更好的燃烧弹,二是当时帝国的兵工厂没有改进生产线。很快,罗云冲也现了同样的问题,在拿到了几枚英国制造的燃烧弹之后。罗云冲不得不承认,英国的炸弹威力更大,而且更适合在欧洲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