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的失败,导致战略性的大溃败。

在接替猝死的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军在战争中的地位急转直下。先是非洲战场因英国的内乱,艾森豪威尔指挥的多国部队灾难性的失控,虽然卡萨布兰卡奇迹挽救了垂败的多国部队,让美利坚合众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得以延喘。

可是,杜鲁门和白宫智库们过高的估计了美国的工业潜能对于战争的影响力,或者说是他们过于低估了以大汉帝国为首的大联盟的战争潜能。

这并非是美利坚精英的错。在另一个世界,他们完全的操纵了战争的进程,使得美国成为了战争的最终受益者。

但在这一世,没有人能想到红警基地的存在。那本来就是超出人类思维范畴的东西。

卡萨布兰卡大撤退之后,美国因此而错过了退出战争的最好机会。等到邱吉尔身死,英、苏分家,帝国腾出手来执行“侯喜”计划,再然后,在美国人发现美军根本无抵御盟军的进攻,曼哈顿工程亦因为钟义的先知先觉而被彻底破坏,还捎带着被两次核爆之后,美国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战略主动。

与中华的抗战不同,即使没有大汉帝国的崛起,在前一世,中华国/民政府最终也坚持到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

可美国呢?欧、美同盟的建立,根本无法阻止强势的盟军攻入北美大陆。德国没有与其陆军一样强大的海军,而戈林的空军,欺负下落后的苏联空军还可以,一旦遇到强势的大汉皇家空军,那么德国雄鹰们不会有任何的底气。

博斯普鲁克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两次真刀实枪的试探,都证明了如果汉、德空军全面对撞,那么结果不会有太大的悬念。

否则,以德国元首骄傲至极的性格,又怎会在伦敦会议上毫无作为?除了古德里安与肖国兴大眼瞪小眼的又差点发生两国上将决斗事件之外,伦敦会议德国真的可以说一无所获。甚至于,古德里安连一份德语版的《北美停战协定》都没能够带回柏林。

这对于已经自诩为欧洲霸主的德国人来说,绝对是最大的羞辱。但元首并没有与大联盟一战的决心和勇气,美国人的妥协等于是给了德国人一个遮羞的借口。

实际上就算是白宫不主动提出停战谈判,德国人对于远在大洋彼岸的战争也没有任何的办法。除非小胡子下定与大联盟全面开战的决心,在陆上进攻欧洲的意、西、土三国。

元首很骄傲,甚至堪称狂妄,但小胡子绝缺乏战略眼光,否则也不会在开战之初,德军的装甲狂潮就席卷整个欧洲。

白宫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自觉抵抗无望,才委屈求全,甘愿三分划治的屈辱《协定》。在这一点上,杜鲁门非但无过,反而有攻。

正如帝国元帅蒋云志所说,“盟军在北美达成了‘侯喜’计划的全部目标,但是在战略上却是一锅夹生饭。”

美军的实力得以大部保存,尤其是海、空军,东海岸和五大湖那些经济发达地区重要的造船厂、飞机制造厂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业基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