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被监听风险。

想要保持舰队完整的作战效能,北约就必须尽快把舰队和卫星的通讯重新建立起来。

索马里一方战术的胜利之处,是他们能够快速的补充卫星的损失,使得军队的作战和指挥,并没有受到影响。

反卫星作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摧毁敌人的空中监控和通讯网络。

北约的攻击确实是令索马里的卫星遭受巨大的损失,但实际上并未达到战略目的,只能算是失败。

而索马里一方的反击,将北约大量的卫星摧毁,使得北约和各个部队的通讯以及对战场的监控陷入了瘫痪,所以索马里的反卫星作战是胜利的,达到了战略的目的。

如果单纯以损失来衡量胜利,那太片面了,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否,还要看下阶段的战略变化。

没了卫星的全面帮助,正在印度洋东部的北约太平洋舰队,瞬间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气势汹汹的进攻锋芒,瞬间就被挫败,这已经深深的打击到部队的士气。

不过,舰队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多架预警机马上组成了中继信息传输网络,为舰队传递指挥部的第一手命令。

只是这样的办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也是难以长时间为继的。

然而就北约尽快发射卫星恢复对印度洋的监控和通讯支持,长期执掌印度洋的索马里,也会第一时间摧毁这些卫星。

为此,索马里已经放弃了对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卫星监控,所有的卫星都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印度洋这里。

集中一切的技术手段,干掉北约的太平洋联合舰队,这是红警兵团此刻的当务之急。

此刻,正好是印度洋的午夜,双方的舰载机已经相互试探性攻击了五六个小时,舰队的距离正在慢慢的接近。

反卫星作战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地面的直接作战,又和这场早已经被全人类关注的前所未有大海战息息相关。

失去了卫星,尽管世人都知道,八个航母战斗群的索马里舰队,不是太平洋联合舰队十个航母战斗群的对手。

可现在,所有人都相信,这场海战的天枰已经倾斜了,失去了有效的空天支持,北约舰队已经不具备优势了。

然而,所有人不知道的是,索马里出动的不是八个航母战斗群,而是整整十二个航母战斗群,从数量上来说,早已经超过了北约的太平洋舰队。

这就是李岚一直隐藏四个航母战斗群的目的,他要先干掉敌人的大部分海军主力,然后直扑大西洋。摧毁北约剩下的舰队,奠定战争的胜利。

舰队出行。为了避免被敌人的情报船只得到消息,连外围都不会让任何船只靠近。

十二支航母舰队。组成了四个航母特混战斗群,以印度洋中部为中心朝着太平洋联合舰队逼近。

在双方试探性攻击展开的时候,舰队也在朝着有力的战斗位置移动。

指挥舰上,林奇山此刻正紧锁眉头的展开海航虚拟地图上,地图上敌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