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确定讨伐荷兰的方针,立刻派人飞马驰传三藩,让他们尽快领兵南下。收藏*

三藩收到圣旨后齐聚吴三桂银殿。

靖南王耿继茂急欲洗清自己的干系,开口便道:“平西王,我等食君之禄,理应为君父分忧,以尽臣子本分。咱们手握重兵,朝中本来就有许多非议。现今皇上让我等讨伐荷兰夷,恐怕朝中之人在圣旨发出之日就把眼睛瞄准了我们,我们若不有所行动,朝中肯定会以此弹劾我们。为日后计,我们应速速进兵。”

发生的在福建的事,吴三桂也早有耳闻,当然知晓耿继茂的算盘是如何打的。同时他也深知朝廷此举意在削弱自己的实力。

当年若不是李自成在北京采取一系列的错误政策,自己何至降清,落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薄名,被世人骂作汉奸。

既然朝廷现在有求于我,那就坑他一笔,让他也知道我吴三桂不是有勇无谋的莽撞汉。

“靖南王说的不错,为人臣子不思报效君父,还有何面目存于世上。”吴三桂面有难色又道,“只是征战非同儿戏,粮草兵甲稍有不齐,皆可使大军败绩,损伤士卒而功无获。顺治十七年(1660年),孤响应朝廷号召将兵马裁撤,现今所部只有两万余人,还需镇守云贵,实是无兵可调。孤有心杀敌报效皇恩,怎奈力不从心。唉!”

耿继茂一见吴三桂要拖,急道:“此事不足为虑,平西王,我三藩之兵可合作一处,统归平西王调遣。”

吴三桂摇头笑道:“劳师远征,已犯了兵家大忌。”

耿继茂也搬出兵法对阵:“兵贵神速!速速进兵,可事半而功倍;若缓慢应之,荷兰夷得到消息做好准备,那可就要事倍而功半了。”

“兵贵神速?怎么个速法?缅甸地形崎岖、山高路险,后勤怎样补给?况荷兰夷有洋枪火炮,我军仅以血肉之躯如何克之?”吴三桂缓和了语气接着道,“不是孤不想教训荷兰夷,实是需要谋划准备的太多,急不来——”

见两人口角甚凶,尚可喜调停道:“二位王爷皆言之有理。不过,孤更倾向平西王的见解,战争不是一句话就能打赢的。我看这样吧,咱们仨联名上折子,让朝廷拨付辎重钱粮,允许我等扩编军队。待平定荷兰夷之后,再裁撤兵马保持原有规模,为朝廷镇守边疆。二位王爷意下如何?”

此举正中吴三桂下怀,当即曰可。耿继茂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毫无希望,也就不耐烦地说声行。

三位藩王的联名折子上到朝廷,康熙召集几位重臣商议。列为大臣或赞成或反对,争得不可开交。

明珠认为这几个藩王是借机要挟朝廷,中饱私囊。为防尾大不掉之事,所请皆驳。当然,征讨荷兰夷之事也应不了了之。

索额图主张讨伐,认为兵甲钱粮皆可给之,皇帝还不差饿兵嘛。扩军也可,但火器是万万不能给予的。

两帮大臣没能为康熙出谋划策,自个倒先互相倾轧起来。康熙怒不可遏,喝道:“金殿之上互相攻讦,成何体统!谅你们也商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