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觉得梁家还不错喏?”

虽然三代同堂,但比起其他的公卿之家来,好像更有人情味。

沈穆清笑着点头:“他们家的人都过得挺亲热的。”

李氏就别有意味地笑着点了点头。

沈穆清觉得李氏笑的有点异样,正欲相问,却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太太,周管事回来了!”

周木百的爹回来了!

沈穆清一听,来了精神。

还好今天出了岔子,要不然,就赶不上周管事回来的时候了。

沈穆清暗暗庆幸着,梳洗的干干净净的周管事拿着一个毡包就进来了。

他给李氏和沈穆清请过安后,把毡包递给翠缕:“太太,这是江南十八家绸缎铺子今年的帐册,还有调回来过年的银票。”

沈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江南的这些绸缎生意。

翠缕收了毡包,李氏客气地说了声“辛苦了”。

周总管自然是连称“不敢”。

李氏又问了问他江南的情况。

周总管也来事,说了几件江南官场最近发生的趣事。

李氏和沈穆清听得津津有味。

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周管事也打住了话题,笑道:“眼看着要过年了,我就想求太太一个恩典!”

李氏打趣道:“连过年都扯出来了,那定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我可以仔细思量思量了。”

周管事就笑和李氏拉家长:“您也是知道的,我一年四季都在外面跑,家里的事也管的少。这次回来,猛地一看,那流鼻涕的小子如今都长成人了。就想请太太给拿个主意,指个可心的人给他,也让他再稳沉些,好踏踏实实地跟在老爷身边办差。”

李氏沉吟道:“我要是记得不错,翻过年,百木应该有十九岁了吧!”

周管事笑道:“太太记忆可真好。”

“怎么不记得!”李氏回忆道,“他出生的那年,天热的连蝉都不叫了。我们老爷刚任了山东参政,天天下乡去看田里的庄稼……那时候,我们家秋哥还活着,天天围着你们家那口子转。听说得了个哥儿,非把自己的金锁片给他不可……”说着,眼泪就涮涮地落了下来,“一眨眼,百木都要娶媳妇了!”

周管事也抹着眼睛:“可不是。说起来,百木这名字还是少爷给起的。说什么,虽然是家生子,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要跟着学认字,学规矩,以后才能跟在他身边,帮他管事……太太教的好,哥儿从小就有见识……”

就有人嘤嘤地小声哭了起来。

一时间,屋子里一片愁云惨雾。

汪妈妈忙道:“周秉,你在这里胡说些什么呢?”

周管事听了,就朝着李氏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看我,说着说着就不着谱了,尽干些惹太太伤心的事。”

沈穆清一边从衣袖里掏了帕子给李氏擦眼泪,一边瞟了周管事一眼。

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先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