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一行东游的第一站就是洛阳城。永和九年八月大故都洛阳此后数年间一直处于荆襄军的控制之中不过周围诸地却全是北府的地盘被团团包围只有一条北府格外留出的孤道通到南阳宛城以便荆州北运粮食给洛阳的军民们吃。可以说桓温从洛阳身上捞到了足够的名声却背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心思去修缮洛阳。数年过去了洛阳还是那副刚刚从伪周国手里夺回来的德性除了历次战乱留下的痕迹外没有什么东西了。

后来北府的势力日渐渗透进洛阳加上累次以恢复故都的名义迁徒近十万世家和百姓入洛阳加上修建洛阳大学司州大学开设商号逐渐掌握了洛阳的大部分治理权到后来荆襄任命的留守官吏居然成了摆设。而桓温和洛阳守将沈劲也无可奈何只好任由其展只要洛阳的防务还在手里就好这样洛阳名以上还可以挂在桓温和荆州的头上。

到了太和元年间由于搜捕逃入城中的伪周、伪燕余孽驻防的荆襄军趁机扰民激起了民变。沈劲严厉处理谁知又激起了兵变不但沈劲死于乱军之中还祸及了上千士子和百姓最后还是靠城外的北府驻军才平定了兵乱。此后桓温和江左都无意再背上洛阳这个包袱顺手就交给了北府。

北府在名正言顺得到洛阳之后。便开始大兴土木极力扩修洛阳。由于洛阳名义上还是大晋地故都北府只是“暂管”所以北府在复健时可不敢修复城墙好像北府打算要占着洛阳不还一样。虽然曾华和一干北府重臣也没打算还但是少一事不如多一事于是下令洛阳不但不修复城墙反而以前残缺的城墙全部扒了只留下还完好的几段城墙。加以修缮。于是洛阳便成了第一个有城墙(只是断断续续几段))却没有城防的城市。

北府接着就对洛阳开始大修特修了。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曾华不但自己掏了数十万银圆的“赞助”还分别拜访了各个“基金会”和商社让这些富得流油的主出钱修复洛阳。

曾华的面子还是够大的这些“基金会”和商社在听完曾华描述的前景之后纷纷投钱去修复洛阳。学部共金会、良工共金会和咸阳、南郑等几家大工场一起投资修建了洛阳大学和洛阳工学院;圣教共金会捐钱修了洛阳神学院和洛阳大教堂外还承包了各教区地小教堂和教会初学;几家财大气粗的商社承包了洛阳“商业街”和城中街道、水道等基础建设;军士共金会除了出资修建了洛阳6军士官学院后还承包了一片街坊房屋的建设修好后直接卖给一些定居的世家和商人。

曾华带头在洛阳南城洛水边修建了一座行在别府。其余各文官武将和大商人们也纷纷在南城修建别府占了位置再说。

所以这个时候的洛阳正是大建设的时候接着太和西征大捷的顺风。北府的财政富足了很多所以投入到洛阳的资金也更多了司州大学洛阳藏书馆洛阳印书馆等等开始建设了。

曾华一行在河阴(今河南孟津北)上岸在两千侍卫军的护卫下很快便赶到了洛阳。在行在休息一晚后曾华一行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晋室陵墓。已尽人臣之道。

晋室陵园都在阳山(即今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