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天的温饱。

高福备的钱袋里的钱都是串好的(yimixs)•(cc), 二十文一串❂([一米小♀说])❂『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如此不止散人时拿起来方便,受钱的也不至于满地找钱。

胤祥一笑接过,随手两串丢在一个弹琵琶的大眼睛小丫头面前的响锣上,咣啷一声钱响。小丫头的父亲站起身拱手相问:“这位爷,您听什么曲子?”

……

真有好的歌喉,或者琵琶胡琴技能,也不至于沦落到街头卖唱。但看小丫头一家三口的衣裳虽是半新不旧,却是缝补齐整,浆洗干净,我不免多瞧了歌唱的妇人一眼。

男人无用,妇人跟着风餐露宿,一脸风霜,尤无怨持家,可谓妇行。

一曲演完,我一般抛两串钱在大眼睛小丫头面前的响锣里……

这么冷的天,又是过节,若不是家中实在揭不开锅,谁会搁这里喝风卖唱?

边走边抛,我和胤祥很快抛空了钱袋。

想着出来有一会子了,我提议:“十三弟,咱们且去太白楼歇歇脚吧!”

太白楼三层,一楼大堂,二楼、三楼都是雅座。

今儿元宵,客人多,大堂内坐无虚席。

“二位爷,您们楼上请!”伙计引着我和胤祥上楼。

“借过,借过!”身后传来跑堂伙计的招呼。

我站着没动,伙计抱着一把二胡打我身边侧身跑过。

目送伙计背影消失,胤祥望望我,没说话,我心里也颇为奇怪。举子以文会友,论及音律,必是高雅古琴,再不济也是琵琶箫筝。

二胡虽说古来有之,受众广多,但就两根弦,音调有限,只能演小调或者做伴奏,实不等大雅之堂。

比如太白楼人气沸鼎的大堂,现几个卖唱的无不是琵琶弹唱,就没一个胡琴。

拾阶而上,刚踏上三楼,入耳一段悠扬二胡声。我讶异地停住脚:这一段滑音是怎么拉出来的?

没错,我也会拉二胡,甚至于技艺还不错。毕竟宫里家宴,太子每尝地彩衣娱亲,都指我给他伴奏。

十三弟也停了脚,不甚确定地问我:“四哥,刚是二胡试音?”

我颔首,瞬间想到刚伙计拿上楼的胡琴。

果然,敢在太白楼张扬表现的,无不有些绝活。

十三弟年轻好事,怂恿我:“四哥,咱们瞧瞧去!”

话音未落,琴音一转,转了曲调,一首全新的,我从未听过的曲子。

随即又有女声歌唱:“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

吹动著他的青衫袖……”

蓦然地,眼前浮现出青衫乐伶黄昏沿街卖唱的画面,有些萧瑟,有些寂寥,偏呈现的是岁月静好的太平气象。由此愈觉哀婉动人。

这个曲词,只这一段开篇,已是大家之作!

“淡淡的月光,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