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的这个短片,主题是探讨什么是恐怖,既其实这世界本身不是恐怖的,而是人们的思想,让它变得恐怖……”

但宁皓这么写,显然给拍摄增加了难度,比如周易的《末日》是一个人表演,但宁皓的却是需要很多人都来表演,通过多个角色恐怖的心理和表情来传达电影主题。

虽然这个方向可以,但哪里去找那么多优秀的演员呢?

周易将自己的想法简单的和宁皓说了,对方不禁一拍脑门道:“这个我还真给忘了,只想这主题,却不考虑拍摄难度,这可是导演最不该犯的错误。”

周易摇头道:“宁皓,你的说法恰好相反,导演最大的错误就是为了顾及拍摄难度而降低剧本的水平,但前提是,你得是知名导演,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用最小的成本,去赢得最大的利益,是我们这些人出头的最好办法。想想吧,很多年前,有人想过斯皮尔伯格会拍出‘侏罗纪公园’么,会有人想到乔治·卢卡斯拍出让人目眩神迷的‘星球大战’么?”

宁皓摇头,周易道:“但是他们做到了,因为他们有资本,有实力。”

导演顾忌自己的剧本会给拍摄造成难度,这是共和国导演最大的弊病。

宁皓低头沉思起来,周易说的一点都没有错,他不由得佩服周易,也不知道科班都没有上过他,从哪来学来的先进理念,让他自愧不如。同时不禁摇头,难道自己被科班给束缚住了么?反而放弃了电影应该具备的想象力么?

忽然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懂起来,他道:“周易,我这个剧本,除了这方面的原因,就没有别的不足了么?”

周易沉吟一下,道:“你应该了解张毅谋那部获得金狮奖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吧?”

宁皓道:“我都能给它背下来了,作为导演,不看这部电影,就太不合格了。但是……这部电影和我的电影有关系么?”

“想想‘秋菊打官司’的镜头运动方式吧,大量的监视镜头和长镜头,现在是威尼斯电影节全新的方向。”

周易心思翻转,不禁做了纵向的对比,又想起了贾彰柯的电影《三峡好人》。

《秋菊打官司》的第一个镜头,即一举奠定了全片的调子。摄像机被安置在西北某个小城镇市集的道路中间,固定机位,一人高视角,熙熙攘攘的人群不间断的与之“擦肩而过”。这个长镜头与贾樟柯在《三峡好人》的开头,缓慢地逐个扫过众多船客的长镜头何其相似?都是个平视的姿态,并未人为地赋予镜头前的人和环境什么涵义,好像不意间进入了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小的环境,故事就此铺陈开来。

虽然要二者也有不同,比如张艺谋更喜欢镜头中出现鲜活生动的东西,让你感到生活的“扑面而来”,而贾樟柯则偏好静态地凝视,让镜头舒缓地移动甚至定下来,“凝视”本身即具备了一种思考的意思。比方,《秋菊打官司》的开头长镜虽然是定的,但是人却是动的,镜头像被安置在河流的中央,画面充满了流动的人群。而《三峡好人》中的长镜,缓缓移过一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