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倒是不少符合要求,但如此一来,则不啻于大庭广众下向都中人宣扬自家与沈家亲密交情,不是这些人自己能做主的,因而多有推脱退缩之意。归根到底,沈家虽然是一时煊赫,但在侨门当中,实在还是缺乏号召力。

对于那些乐意相助的侨门子弟,沈哲子也是投桃报李,示意庾条透露一部分稍后隐爵改制的相关内容。至于那些想拿好处还不想出力的,他也都暗记在心里,打算稍后先拿这一部分人开刀。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公报私仇这种事情做起来并无心理障碍。

比较让沈哲子感到意外的是,庾翼居然发声想为桓温求一个仪宾名额,这倒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一方面诧异于庾翼和桓温居然已经有了不浅的交情,历史惯性和人的趣味相投还真是一件奇妙事情。

不过这也没什么可意外的,侨门圈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彼此都在这个圈子里混人脉,看对眼了自然也就渐渐有了交情。

谯国桓家如今的声势并不怎么样,本身南渡族人不多,人丁单薄,阖家只有一个桓彝尚算知名。至于如今在荆州方镇颇有势位权柄的桓宣,虽然也是谯国桓氏,但一是谯国龙亢,一是谯国铚县,彼此早成陌路。

庾翼想让桓温加入进来,倒也不乏想提携桓温的意思,沈家虽是南人,但这桩婚事影响却大,桓温若能帮帮忙,既能刷下存在感,也能与沈家结个善缘。

但沈哲子听到这个提议则不免有些心虚迟疑,他纵然有些恶趣,但也不会恶劣到这一步。虽然桓温尚公主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事情,但在他想来,总有些怪怪的。

庾翼见沈哲子有些迟疑,只道他看轻桓温的门第,心内便有些不悦。他跟沈家交情不深,但对于桓温这个新交的小朋友却颇为看重,有心要帮一帮,当即便说道:“桓宣城都中亦有令誉清名,桓元子只是不为时人所知,其清趣志向亦是不凡!”

听庾翼这么说,沈哲子更不好拒绝,沉吟片刻后才点头道:“既是庾君所荐,岂敢有辞。我与桓元子亦有一面之缘,还请庾君代我厚谢过他。”

刚应付过这一件事,庾条又来举荐了一个同样让沈哲子颇感诧异之人。

“谢无奕?可是前大尚书谢裒家的公子?”

庾条看到沈哲子略显诧异的眼神,笑容便有几分羞赧,点点头,补充道:“亦是谢仁祖的族弟,无奕这郎君如今也是我等资友,哲子郎君便提携一下后进吧。”

对于谢奕,沈哲子心理上倒没什么槛过不去,闻言后便点点头。不过对于庾条的办事效率也不禁叹服,这才过去多少天,便把谢家人给拉下水来。难怪东晋朝廷要行网漏之政,放眼望去,内廷外廷,不是姻亲就是故旧,若没有什么强烈的政治动机,实在不好下死手去整人。

到了迎亲之日前两天,整个迎亲的仪仗队伍才终于确定下来。沈哲子这三十六名仪宾也是南北高门济济一堂,但其中南人还倒罢了,尚没有什么明显的征兆,三吴各家皆有,就连早先有些不对付的吴郡陆氏都派了一名子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