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甚至有可能鼓动台城这各方的势力先把他这个丞相给掀下来!

王导不是留恋权位,事实上他待在丞相这个位置上不过只是徒负虚名而已。不夸张的说,他现在的处境跟小皇帝有些类似,所具有的仅仅只是高位虚荣,而皇帝的位置较之他这个丞相甚至都还要更稳固得多。

“今次淮南一战,沈维周大才彰显,同侪几无可并驱争勇之选。北国大乱再起,我家儿辈仍是不乏懵懂,如今我尚在其位,或还可荫庇儿郎稍许。若是去位,我家未必还能再得众援。”

王导讲到这里的时候,神情已是不乏落寞。至于那几个听众,或有同感,或是不忿。但王导也不打算再继续深讲下去,否则也只是更多丧气颓声。

总之,王导这里不愿对淮南采取强硬态度,余者更加无人出头。用强不能,那么也只能心平气和的谈一谈,看一看淮南到底要怎样的条件,才肯让事情归于旧轨上来。

可是,认识是有了,但到现在这一刻,他们才发现根本无人可谈!沈家如今在都中,重要的族人仅有沈恪一人而已,但沈恪能不能够全权代表沈哲子,众人还是不能确定。如果他们在这里跟沈恪纠缠不清,浪费时间、精力不说,到最后就算是谈妥了,沈哲子那里却拒不接受!到时候他们同样没有办法,反而将底线向人交代的一清二楚!

要不要派遣中使与淮南直接展开交涉?但这样一来,争执又绕回了起点上来,淮南愿不愿意接待中使?就算淮南愿意接待,又该派谁去?谁又能够不偏不倚的代表时局中各方的所有利益?而且淮南就算距离建康并不遥远,往来交涉也实在需要在路途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完全达不到从速解决此事的要求。

结果,现在台内面对的问题是,用强没人挑头,谈判则找不到对象,简直就要纠结成一个死结!如果是往年,还可以利用方镇之间的矛盾予以挑拨。可是现在徐州被淮南拉扯着才得大功,短期内是没有可能翻脸的。而荆州那里战事还没有结束,甚至就连更偏远的交、广,眼下都还在与成汉互有交攻。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政治上的博弈又怎么会是一个死局。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台辅们还是发现了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召沈充归都。沈充如今正在京府坐镇,一来不是前线,二来距离建康也近,三来沈哲子就算要耍诈,也不能连他老子交涉出的结果都反对。

可是,如果召沈充归都,又要以什么样的名义,又该给沈充安排怎么样的官位?

此前沈充主动放弃东扬州刺史,然后台中任命其人为扬州刺史暂作安抚。后来因为战事需要,将沈充调至京府坐镇,又加镇军将军号。如果沈充的官位不作调整,就这么调回都中来,难道真要将扬州本畿军政事务一应付之?如果这样的话,此前裁撤东扬州意义又在哪里?难道就是为了增加沈充其人的权位?

所以沈充的官位,是必须要做出调整的,最起码要将其军权解除,这是一条底线!否则,父子俱掌兵,一者在畿内中枢,一者在外镇强藩,干脆直接向沈家投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