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劳碌,淮南军士气仍是高亢,一如大营周围那些冲天火柱。

一些年轻的将领们和寻常士卒,尚还只是有感于淮南军的战无不胜而自豪满满。但像是路永、徐茂等亲身经历过永嘉之祸,亲眼见识、亲身领略到匈奴、羯胡是怎样的气焰嚣张、祸乱神州的宿将,感受则更加深刻,乃至于生出些许迷茫。

他们这些人,人生旅程已经过半,回首这半生经历,究竟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往年被胡虏暴击痛追,背井离乡、远遁千里的是他们,如今率军北上,攻必胜、战必克,以厚重锐武之军势,直接压垮数万贼众大军的,也是他们!

这个问题,似乎很复杂,又好像很简单。前后对比,差异好像只在于他们追随了一位永远不会让人失望、能够让每一个人的努力能够得到丰厚回报的主公。

然而为何都督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是真的想不明白,也无须为此劳心,只要踵迹追随,未来必将走向一个个更大的辉煌!

后半夜,韩晃所率领的五千骑兵抵达黎阳津,在大营中休养了几个时辰,待到战马消除了渡河所带来的不适后,便向黎阳以北发起了席卷扫荡!

配合骑兵行动的,乃是淮南军各路水军,沿着一些河流支道,快速向周边进行渗透。诸多游荡在郊野的溃卒,包括左近一些乡众们俱都被驱赶出来,被舟船源源不断的送回黎阳大营。

萧元东成为淮南军督护之后,在此次追剿中自然也参与其中,他选择涉过卫水稍显荒僻的一片区域,这里因为远离水道,并不能最快捷的退回邺城,因此向这个方向溃逃的敌众并不算多。

之所以选择这一片区域,也是在发挥高风亮节,将更多军功让给那些运气不算太好的朋友们。

毕竟在这一场战事中,他所部人马收获已经不少,在黎阳之战前便早已经锁定一桩大功,不独自己被拔用为督护,麾下将士们也已经确定将会有幸列入第一批军功授田的名单。

而且都督已经明确表示,在这正场战事完结后,将会再建立一支有独立作战权的军队,交由他统率,成为名副其实的督护。

所以萧元东肯让出主要的猎功区域,也是存念交好各军,等到那支军队正式组建的时候,才好得到其他将领们配合推荐勇卒,最快形成战斗力。

但有的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又或者说运气这个东西简直无解。当萧元东率领他所部两千骑兵在向卫水西侧清剿时,一路都有断断续续的敌踪痕迹,沿途收捡了数百名溃卒,而后便循着踪迹追进了一片丘陵中,而后便在一条山涧转弯处发现了近千名敌卒。

萧元东虽然不乏高风亮节,但凑到眼前的战功也绝不能置之不理,当即便率军包抄,直接将这一路敌卒围困在了山涧这里。

“莫非天要我亡于此处?”

队伍中,须发杂乱的石堪望了望山涧对面那些淮南骑士们,脸上充满了挫败和绝望:只要一个时辰,只要一个时辰就能穿行过这片丘陵,然后抵达枋头附近,那里有一个饲养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