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国都是问题深重。石虎虽然最终入主襄国,但也是多方媾和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说是因为他的雄才伟略。

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夔安等羯胡耆老对石虎的大力支持。否则几年前他在淮上损兵折将败退而归,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在河北立稳且最终击败石勒的真正继承人石大雅。

而夔安等羯胡耆老对石虎的支持也不是全无保留的,认定他是能够带领羯胡中兴的天命英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把控襄国的程遐等人与夔安这些老臣本就有难以调和的矛盾,石大雅又完全沦为程遐等人把控权柄的傀儡,在这种情况下,石虎自然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石虎与夔安等人更近似平等的合作,而并不能完全掌控这些手握部曲兵众的羯胡耆老。也因此,在入主襄国之后,石虎罕见的没有循照自己往年的暴虐性情而大肆杀戮,仅仅只是诛杀了一部分如程遐之流的首恶和部曲众多的乡宗首领。

这自然不是因为石虎身位不同而宽宏大量,襄国政权本身也是维持了数年之久,其实已经是颇具组织性的一个势力。石虎真要求于一时快意而全力铲除的话,碰撞反叛在所难免,所消耗的自然只能是自己的嫡系势力。

但石虎重创返回,自身嫡系实力本就不算太高,如果再对拼消耗下去,无疑会更加没有足够的力量以制衡夔安等人。而若本身没有足够的实力,他与石大雅这个傀儡又有何异?

就连程遐这个奴婢卑流都能利之所驱而暴起噬主,他是有多天真才会认为夔安等人会对他一直恭敬礼奉?

所以对于襄国内盘踞的这些势力,石虎非但没有尽数诛杀,反而有选择性的接收再用。比如太原郭氏的郭殷,石虎入主襄国后不久,便将郭殷任作尚书仆射参辅政事。

太原郭氏本身势力便不弱,襄国所在仅仅只是一部分,在并州包括关中等地,都还有其族众武装存在。甚至于石虎通过郭殷招揽到刘琨的残余势力,这些人早年依附于段部,本身也是半独立的存在,段氏被灭后又有一部分族众投靠过去,在辽西也是一股小势力。

石虎是久困之人难作豪奢姿态,保留下郭氏这样的强宗,也能够让他们与夔安等人进行对峙互耗。这自然令夔安等人不满意,私底下常常谈论他是大败怯胆,已经不如往年器具,就连除恶都不能诛尽。

对此,石虎自然是一笑哂之。当然他本身就是一个强势之主,也不满足于坐看老臣互斗而乐在其中,一方面扶植自己的亲信将领如麻秋、张豺之流,发展扩充嫡系武装,另一方面则倚重于李农等乞活军。

不过襄国之地盘根错节,尤其石勒早年对他的提防针对更是让他无从施展,所以他才会一直执意于修缮邺城以作迁都备选,就是为了抵消来自各方的掣肘,全面发展自己的势力。

但这一点自然遭到老臣们的联合抵制,他们的理由也冠冕堂皇,实在是邺城被破坏的太严重彻底,而赵国本身就是大乱新定,实在不宜再大兴土木做此劳民伤财的营建。

如果石虎是石大雅那种仁懦君主,受此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