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一年七月十二rì,突厥可汗都蓝进犯大同,大同失陷这道边关急报终于送到了隋文帝杨坚的手中,当时正是朝会之时,杨坚在看完急报后几乎昏厥过去,一旁的大太监刘忠赶紧上前为其顺气,杨坚好不容易喘了几口气,那双jīng光内shè的眼睛猛地一瞪,瞬间底下的大臣都低下了头不敢作声,杨坚将急报往地上狠狠一扔,和白弘一样骂起了驻守的军队,这个,能说父子同心么?

骂是骂了,口舌之快也是趁了,可最后还是要把目光放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打么?打是肯定要打的,人家都已经打进来了你再去唧唧歪歪那绝对是老寿星吃砒霜——活腻了。既然要打,那要派多少军队?这当然是多多益善,毕竟对方可是骁勇善战的突厥人。怎么出兵?自然是要兵分多路。那么每路多少?

……

经过了如同菜市场般热闹的商议之后,他们才终于提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谁来领兵?

这和之前陈国旧境的叛乱完全不一样,那群士族只不过是靠着钱多,拉起了一个杂牌军,无组织无纪律,况且江南离大兴城当中也毕竟隔了一条长江,虽然说长江不是万能的,但好歹也是一个屏障,那群士族也不会让杂牌军去学解放军叔叔横渡长江。这次的敌人来势汹汹,而且纪律,至少战时的纪律极为严谨,训练有素,而大同离大兴虽然有千里之远,但中间并没有什么天堑。并且,那群士族的兵攻了一个城池,并不会把里面所有人都杀光,而突厥人却奉行的人三光政策。

这次已经容不得杨坚再去纠结到底让谁带兵了,五天前就已经攻下了大同,那现在呢?也许已经攻下了马邑甚至太原都可能不是问题。

兵贵神速在这个时候显得尤其重要。

正如白弘所料想的,杨坚下旨令并州总管、汉王杨谅为兵马大元帅,但是圣旨后面的话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当年杨广同样作为兵马大元帅攻打陈国的时候可没有这句话,大意就是:哎呀儿子啊,你老爹我很担心你,所以,你就不用上前线了——再直白点,杨谅你就乖乖的做震慑士兵的花瓶就可以了,行军布阵这事你不用管。

既然杨谅只是一个打酱油的,那么就需要有经验的人去做那个名为副元帅,实际掌握元帅权利的副元帅,杨坚是琢磨兵分三路的,燕荣出幽州道阻击突厥军那是他一开始就想好了的,剩下最重要的朔州道他则决定让目前风头不佳的高颎领兵,以免杨素一家做大。因为不能让杨素一家做大功高震主,所以杨坚也就放弃让杨素去领兵出灵州道,当然他给自己的理由是不希望他的爱卿功劳太大导致他们君臣之间的情谊变质。

随后他在满朝文武中,选择让鲁国公、尚书右仆shè的虞庆则领兵出灵州道。

虞庆则本姓鱼,是北周灵武太守虞祥的儿子,北周时期和高颎一起平定过稽胡之乱,后来杨坚即位,他进位大将军,任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十个月后迁内史监,而且大兴城的营造就是他主管的,开皇二年,突厥侵入隋朝境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