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掌眼,但其实李泉的内心,已经认定这件珐琅彩瓷碗是真品无疑。

毕竟,他敢请唐顺掌眼,肯定也是相信唐顺的眼力的。

而唐顺既然通知了他来接手,那么肯定是确定了这只碗是真品。

但李泉仍然请唐顺掌眼,其实并不是让唐顺再次说一遍是真品的话。

而是希望唐顺能够给他讲明一下,判断的技巧和经验。

说白了,纯粹是为了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无论做哪一行,学习都是始终如一的。

特别是古玩这行,作假造假太多,不坚持学习,迟早会打眼。

唐顺心思剔透,瞬间意会了李泉的话外弦音。

他呵呵一笑,没有推拒。

戴好手套,再次上手这只珐琅彩瓷碗,讲解道:“珐琅彩的主要特征,大概也就几个方面。”

“首先,便是看胎。珐琅彩的胎,质地细薄,修胎规整,完满无缺。”

“并且,珐琅彩的造型,普遍都是碗、瓶、壶之类的小件,鲜少出现一尺以上的大物件。如果哪天要是出现珐琅彩的缸,那基本都是假货无疑。”

唐顺侃侃而谈,细数家珍,李泉听得津津有味,一脸受教。

即便是出手的胡广涛都是竖起了耳朵,认真聆听,一脸好奇。

看了一眼认真聆听的李泉和胡广涛,唐顺转着手中的珐琅彩瓷碗,继续讲道:“看完了胎,接下来便是看底釉和色彩。”

“底釉是纯白釉,不黄不青,釉面光滑,洁净无瑕疵。色彩则鲜艳且柔和,少有纯色,多为粉彩型藕荷色,并且色种多。”

“这些细节,仅是这一件,估计很难区分。李哥要是有空,可以去博物馆多观察研究类似的珐琅彩,便能够明悟这点的。”

唐顺看了李泉一眼,随即解释道:“珐琅彩鉴别的关键,最主要的便是色料。真品的珐琅彩,其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以反射蛤蜊光。”

“另外,其釉料均会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的差距,有明显的立体感。特别是用手触摸,可以明显感觉得到。”

“再者,如果用十倍放大镜观察细看,还可以在每一片花叶之上,看到细微的开片纹。”

说到这里,唐顺又看了李泉一眼,道:“以上讲述的这些,都是辨别珐琅彩真伪的基础技巧。接下来,我再讲讲如何断代。”

“李哥作为资深行家,应该是清楚,珐琅彩在清朝康雍乾三代,是各有不同的。康熙时色浓庄重,雍正时清淡素雅,乾隆时便精密繁复,雍容华贵。”

“这些不同时期的风格,普遍都跟物件表面的绘画和纹饰有关。从这些绘画和纹饰,基本都可以看得出来的。”

“其中,乾隆时期,还有着前后两个时期。像这只碗,就属于乾隆前期的作品。”

“乾隆前期的风格特征,跟雍正后期风格有些相似。是诗、书、画、珐琅、制瓷等完美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