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细细讲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不仅霍元伟听得津津有味,旁边的章立宝、谢高秋、乔三爷和龙七哥都是认真聆听,一副专心受教的样子,不敢打搅。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宋代时期,鲜少烧制。这一点,从如今国内出土的宋青花数量,可以大致推断。”

“迄今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977年。”

“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

唐顺细细讲述,谆谆教诲,肃然认真的样子,尽显严师风范。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

“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

“浙省本地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因此,这些宋青花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说到这里,唐顺停歇了下,缓了口气,才接着讲述。

“相较之唐宋时期的粗制,真正成熟的青花瓷是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元青花瓷器的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

“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

“其中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长篇大论之间,唐顺的嗓子都是略微干燥。

停顿下来,呷了口茶,润了润桑,他才接着讲述:“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元青花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讲述到这里,唐顺犹疑了下,着重细述:“元青花做植物纹饰时,所画牡丹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