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起这个名字呢?

楚孑思索着(yimixs)•(cc), 又开始翻看这块石碑☽([一米小?说])☽『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终于在底部又摸到了一些凸起。

一般的碑文用的都是阴刻,而这两个字却是阳刻的。

阳刻的缺陷就在于更容易被磨损,但幸亏这两个字似乎一直在最底下,风吹雨淋受到的并不多,所以保留了下来。

楚孑仔细摸了半晌,终于确定,这也是两个汉字。

“冉祖”

冉祖……

能在这个地方刻下字的,要么就是谁的标记,要么就是当初雕刻这块石碑的工匠的名字。

只是冉祖这个姓氏未免生僻。

但历史研究不怕生僻,就怕太常见,如果这里要是刻着个王字,那就真不知道该如何调查了。

瞬间,楚孑回到系统里,只见漫天的资料平铺在了他的眼前。

这储存这部分记忆的宫殿的最角落,楚孑将那本旅游册子摊了开来……

半分钟后,他给猫教授打去了电话。

一分钟后,猫教授给了他西南省博物馆典藏部一位负责人的电话。

*

范和平关上了自己办公桌前的台灯,叹了口气。

今天是他在西南省博物馆典藏部,古文献组任职研究员的最后一天。

他刚刚过了六十岁的生日,就要退休了。

他的书桌很是整齐,虽然堆满了各类文献和参考书籍但丝毫不显凌乱,颇有老一代学者的讲究。

范和平刚刚度过了六十岁的,一直在和这些古文献打交道。

他走过长长的走廊,看向别的组别还都灯火通明的。

而自己的组已经早就下班了,自己已经算是留的最晚的一位了。

为何会如此呢?

因为西南省博物馆里的文物,要论起来,古文献是最少的一部分。

首先,所有的文物里,古文献都属于极其稀少的一类。

因为无论是纸张还是竹简,都极难保存,所以传世量非常少。

而一般情况下,重要的古文献都已经交给国家博物院或者文物局进行研究了。

能留在他们博物馆的古文献,无非就是一些地方志之类的东西。

更何况,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讲,最吸引人的从来都是那些精美的文物,比如玉器、瓷器、漆器……

没什么人来博物馆是为了看古书的。

久而久之,古文献组就成了这个博物馆最不被重视的组。

范和平叹了口气,这也没办法。

虽然他这一辈子都在研究古文献,但也只是省博物馆的一颗螺丝钉罢了,似乎有他没他都一个样。

甚至在他离开后,这一组都不存在了,被书画组合并了。

想到此,范和平的心情就更低沉了几分。

“舅舅,恭喜退休。”

一个穿着风衣留着短发的女性拦住了他。

范和平抬头,见是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