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广发这一声嚎叫把周围人都招过来了,就连远在北回廊的秦铎、杨华和其他几个爱看热闹的发掘人员也都跑过来了。

楚孑他们虽然还没把整个锅都挖出来,但露出土面的部分足以看出是个不同寻常的厨具了。

如果说中华大地有哪种没事贯通南北东西,那么火锅一定榜上有名。

川渝地区有牛油火锅,北方地区有清汤铜锅涮羊肉,南方地区还有打边炉等等……

一道火锅足以慰藉大多数华国人的胃。

就连楚孑他们坑里来自五湖四海的队员们,晚上想打打牙祭也会选择火锅来吃,昨天晚上就还吃过来着。

但要说火锅是何时起源的,是不是华夏本土的美食,还是从世界的其他某处传来的,则是一直众说纷纭。

曾经传闻说华国北方地区吃火锅的起源来自于游牧民族,但随着北方及中原地区一些更早期的类似火锅的器皿出现,如染、鼎等青铜器,则是明确显示他们吃火锅的年份更加久远,将这个推论彻底推翻。

所以,对考究火锅起源来讲,最关键的是考古学上面的证据。

仅从文献来看的话,《三国志·魏书》或许是最早记载火锅存在的。

魏文帝曹丕喜欢吃“五熟斧”,根据上下文猜测,这可能是一种可以同时煮食五种不同食材的火锅,更类似于关东煮,或者九宫格火锅。

但这种吃法在当时的普及率并不算太高,毕竟众所周知,三国年代战乱不断,铜质火锅很可能是为了在外打仗的士兵为了取暖和方便而创造的。

到了唐宋,吃火锅才算是流行起来,白居易就曾在诗《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当时的小火锅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了。

既然有文献记载,那么火锅的起源是三国时期吗?

之前战国时期常用的厨具陶罐,会不会是另外的一种火锅呢?

汉书中记载的“斗”又会不会是火锅呢?

史学界一直都吵来吵去的,不少省份都想让自己被冠上“火锅发祥地”的称号,但这些都缺乏真正的证据支持。

如果眼下楚孑挖出来的这个器皿真的是火锅,那么足以将火锅出现的历史再往前推200多年!

这是一个三组器皿,口小肚大,正好适合放水。

而其下面还有一个托盘,如果不是为了放炭火,实则想不出别的意义。

更绝得是,在楚孑他们把这个器皿完整发掘出来,送进实验室之后,竟然在火锅内发现了板栗等残留物,而托盘上也有使用痕迹,还有碳残留!

听到这个消息,连见多识广的梁广发都有点诧异。

陪葬的不仅仅是一个火锅,竟然还是一个用过的火锅,海昏侯老兄,看来咱的命都有点苦啊……

不过,也正是这些使用痕迹,让专家组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火锅了!

因为整个器具是用青铜打造的,所以专家组也给它起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名字——“青铜火锅”。

虽然还不能断定这是否是火锅这种美食的起源,但却足以将火锅的起源年代推至汉代中期了。

而就在一众考古学家因为挖掘出了青铜火锅而感到兴奋的时候,在这个位于东南方向的坑中也挖出了更多的器具。

比如成摞的漆盘、巨大的铜鼎、还有底部能一直加热食材的温鼎。

足以看出,这块区域应该是一个存放厨具及宴会器具的“厨具库”,而这些纷繁的器皿也足以证明西汉时期皇宫贵族的生活有多么丰富。

就连楚孑、杨华和秦铎他们几个每晚喝酒吃火锅都不香了,没想到更大的吃货就躺在下面呢!

在挖出青铜火锅之后,楚孑也正式开始了在“厨具库”和“乐器库”两边跑的生涯,别问,问就是梁广发和秦铎都不想放楚孑走。

幸亏楚孑是个体力好的,现在就是在梁广发这边挖两周、再去秦铎这边挖两周,谁也不得罪。

厨具库的发掘渐渐接近尾声,而就在它的东侧,梁广发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摆放着各类酒具的“酒具库”。

这个库的大小几乎和厨具库一样。除了一些放小型食物的器皿之外,还有一大堆的“储酒器”,比如龙盘凤碗、耳杯、樽、卮(zhi)等等。

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个带着凤凰纹路的“提梁卣(you)”,即形状类似挎包,上面有个方便拎起的把手,充分显现了墓主人的尊贵豪横。

还有很大一部分酒器是佐酒的酒具,比如染炉、席镇等等,再加上之前乐器库出土的编磬、琴、瑟、排箫,足能想象出西汉时期贵族社会的佐酒之礼有多么的风雅。

这种文化到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所以才弥足珍贵。

而数量如此庞大的餐具酒器,也从侧面证明了西汉时期的贵族的确主要采用分餐制,为史书的记载也提供了证据。

多重证据法的必要性再次得到了体现。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梁广发越看楚孑越觉得亲切,因为他们被分配到的厨具库及酒具库(并称“食官库”)不仅仅是目前发掘出来物件最多的,更是面积最大的,几乎每一件出土文物都具备了以小见大,能体现当时文化风俗的作用。

别的史书记载暂且不管,就说海昏侯这“吃货”的人设,看起来是屹立不倒了。

楚孑现在每每轮转到他们组,梁广发看他的目光就像是看待亲儿子一样,是越看越亲切,越看越喜欢。

他本来都想送给楚孑一把手铲了,这在考古界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仪式,代表着前辈对后辈的完全认可。

但楚孑现在毕竟还是屠銮的学生,他也不能越俎代庖,屠教授还没送,他当然不合适了。

所以,梁广发这几天也没少动心思,不如把楚孑挖过来?

“小楚啊,”梁广发给楚孑泡了杯茶,递了过去,“尝尝,这是我老家种的白茶,我媳妇刚寄过来的,香不香?”

楚孑停下手里的活儿,呷了一口,果真茶香四溢,竖起一根大拇指:“好茶。”

梁广发开始自己的游说:“你看,我们海青大学虽然不如璞兰大学,但我们的导师都很好啊,我的师父也是秦汉考古学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且行的端做得正的,你只要申请,他保准收你!”

见楚孑不动声色,梁广发继续道:“而且,你来我们这就直接给你本硕博连读算了,没什么不能操作的,而且我导师的孙女正好比你小两岁,长得好看极了呢,怎么样,来不来嘛!”

这边楚孑还没说话,路过来帮忙的秦铎忽然从隔梁上探出个脑袋,用力嗅了一鼻子,微笑道:“真是好茶啊,梁队!”

梁广发:“……”

感觉有被影射到。

“你们海青大学位置比璞兰还偏,走两步就上青藏高原了,”秦铎嘟囔道,“学考古本来就够吃苦的了,还让我们小楚驻扎边疆地区,你好狠的心啊,梁队!”

梁广发:“啊这……”

他泡的是白茶吗?怎么绿茶味这么冲啊!

梁广发本来还想再回两嘴,但一看楚孑这边一幅挖着土岁月静好的样子,倒也不好意思再开腔了。

楚孑这边听着俩人斗嘴,其实还觉得有点好玩,但手底下又有不一样的触感了,他不得不严肃起来。

而且,这次是个大家伙。

梁广发也发现了楚孑看上去似乎忽然严肃了起来,于是也赶紧过来支援。

这一帮不要紧,越挖越觉得蹊跷。

蹊跷到后来这片工地的人都不看别的了,专门过来看他们挖土。

梁广发和楚孑这即使是在合作,也过了整整两周,才把这玩意的全貌挖出来。

然后,俩人更傻了。

眼前的是一个椭圆形的大容器,和小型的酸菜缸一边高,但周身都是青铜的,怎么看怎么像个煤气罐。

而且这东西两边还有两个方便提抓的“铜环”……

这下连经验十足的梁广发都不确定了,“这是个缸吗?”

但显然不是。

因为他们将这个青铜器倒转过来,发现它的底部有菱形的栅格纹箅,并有一个收拢的圈足。

意思就是这底下能漏水,显然盛放不住什么东西。

这下二人都懵了。

楚孑继续发掘,但没想到,就在这个青铜圆柱体旁边两侧,还放着两个釜。

就是两个像是青铜制砂锅的东西。

这三个玩意离得这么近,还都有铜环的设计,像是一套。

可这是一套什么东西呢?

楚孑完全想不出来。

周围围着的一圈考古学者也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常言道,遇事不决呼唤大佬。

于是楚孑立即向着自己的摄像头说了一句:“麻烦帮我们呼叫一下屠銮教授。”

片刻后,屠銮教授带着满身泥土,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食官库中。

他也没和楚孑打招呼,径自下了坑,开始端详起这个器具。

“整体应该是灶上甗(yǎn)的结构,下部为圆釜,上半部类似甑(zèng)却不尽然……”屠銮教授嘟囔了几句,然后推了推眼镜,回头问道,“你们这个库,目前出土的都是酒器吧?”

楚孑:“是的。”

屠教授思忖片刻,点了点头,问向楚孑:“你还记得我和你说,考古工作要有想象力吗?”

楚孑还记得这是他第一次见屠銮教授面试的时候,屠銮教授说的,这话还引起了一众其他教授的嘲讽。

“你想想,有储酒器和佐酒器了,还缺什么?”屠銮伸出三根手指,“三……”

楚孑脑海开始飞速运转。

“二……”

楚孑瞬间只能想到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答案。

“一。”

“酿酒器!”

楚孑和屠銮的声音一起出来。

“握草?”

工地周围的围观群众发出了一阵惊呼。

本来没看这边的人也都支棱起来脑袋,朝这边望着。

屠銮点头:“我推测这是一个用来酿酒的蒸馏器,你先收拾一下,准备送实验室吧。”

说完,他也不顾众人目光,径自翻上隔梁走了,头也不回。

留下一众震惊的人,看向这个圆柱形的青铜器。

这要真的是用来酿酒的蒸馏器的话,那是什么概念……

不仅仅改变了酒文化的历史,更是改变了科技史!

竟然在西汉,我国人就掌握了蒸馏酒的技术了吗……

这比现如今记载的,提前了一千三百年啊!

梁广发呆滞了。

他望向屠銮教授的背影,脑海中只有一个字。

好酷。

面对这么大的发现都能毫不留情的离开……

而楚孑也立即收敛了心思,准备这个青铜器的交接事宜……

他也好酷。

梁广发的心中忽然升起了大逆不道的想法。

他也想考考屠教授的博士生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