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是一个不好的帝王,反而在他执政的期间,达成了“汉宣中兴”的小盛世。

但他对于自己的前任帝王刘贺是怎么看的呢?

这从他的做法中就能窥见一斑。

在刘贺被贬为庶人之后,回到了昌邑国的故土,而刘询则是派了一个太守去照看刘贺的起居。

说是照料起居,实则是监视,并定期将刘贺的一举一动汇报给刘询。

这人名叫张敞,说是他改变了刘贺的后半生也不为过。因为刘贺在昌邑国故土的日子过得实在不咋地,虽然在外人看来住着一个巨大的寝宫,但实际上是被幽禁在了里面,往来送饭都是用小窗口传递的。

和坐牢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在这种状况之下,十九岁的少年不止精神状态遭受了极大地打击,身体也出现了问题。

根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张敞写下的原文是“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还“面部黑黄,走路一瘸一拐,行动不便”。

据专家推测,彼时的刘贺很可能是患有肝肾疾病,同时脑血管堵塞,才造成了如此症状。

这和西汉时期帝王将相都钟爱饮酒的文化大有关系。

但显然张敞在写下这些汇报的时候是带着点怜悯的,否则大可以只说身体不好,不用写的这么详细。

总之,这样带着点春秋笔法的简报起到了作用,在霍光死后,汉宣帝刘询为了彰显自己的帝王大气,将一批汉景帝、汉武帝时期贬黜为平民的诸侯一一找到,挨个给了封号。

而刘贺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被封了海昏侯。

这件事,也足以看出刘询的手腕了。

如果他想彰显自己的大气,完全可以恢复刘贺昌邑王的身份,或者给个昌邑候的位置。

但他没有。

而是选择了一块地处偏僻,远离长安城的封地,和昌邑国隔着几千公里。

根据当时的记载和现代考古经济学、人类学的专家推测,彼时的豫章郡和海昏县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只有2.12个,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蛮荒无比了。

而且气候和经济条件都不好,更别提还要一路舟车劳顿,带着金银细软、锅瓦瓢盆迁徙了。

刘贺在成为海昏侯之后,可以说是非常谨慎、小心了,之前在内棺底部发现刻着字的金饼就是例子。

“海昏侯元康三年酎黄金一斤”

元康三年正是刘贺成为海昏侯的那一年。

而汉宣帝对此是怎么回应的呢?

《汉书·汉五子传》也有记载,“侍中卫尉金安上上书言贺嚣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

意思就是刘贺作为曾经被废除的人,不用侍奉宗庙了。

这话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剥夺了刘贺政治权利,连祭祀祖宗都不用来了。

这时候的刘贺会怎么想,他虽然现在是海昏侯,但已经被整个刘氏家族边缘化了。

所以,他才和妻子一起,接连给汉宣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