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深吸两口气,认真地看着那些文物。

先入眼帘的,是一块青色的玉器。

在它旁边还有一块稍微偏白一点的玉器,两件形制相同,素面,上端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两个都只有七八厘米大。

楚孑见到它们就先松了口气,这两件比较好猜,样子也很典型,是一套玉圭。

“玉圭在商周乃至到了秦汉时期都有大范围的应用,”楚孑说道,“用途也非常广泛,《周礼》记述:在吉、凶、军、兵、嘉五种礼仪活动中,以圭的使用最为普遍。”

说完,楚孑又想了想,补充道:“不过一般情况下,圭都被当做祭祀时的礼器来使用。”

然后,他看到了旁边一个方形的玉器,中间有一个圆孔,本身应该是一件青玉,但是受沁带着些黄色。

这一件的造型就更是典型了。

“这是一件玉琮,”楚孑解释道,“也是礼器,据《三礼》及汉儒解释,有祭祀时用以祭地、敛尸时放在腹部、朝聘时诸侯持以敬献君夫人等。”

何领队点点头,问道:“这东西基本不是商周时期的吧?”

“是的,”楚孑也道,“汉代用的也很少,大部分都是秦朝的。”

“所以这一箱子,都是秦朝的吗?”

楚孑扫视了那些文物一眼,都是些青铜器和玉器,根据上面的纹路样式确认,大多都应该是秦代初期的。

“是的。”他说。

“奇怪,”何领队不解,“这些文物都好好的,怎么会出现在海里呢?”

“这些几乎全部都是礼器,”楚孑想到,“会不会是在姜女石附近举行了什么祭祀活动呢?”

“有可能,但也不好说。”

“对了,”民警忽然又道,“刚刚问了那几个人,说这些东西原本是放在一起的,都在海底的一个窝儿里,周围还有点破木头的痕迹。”

“破木头?”何领队立即反应过来,“那不就是木箱子吗,这些东西原本都放在一个木箱子里?”

“应该是,要不也不能捞的这么齐整。”

“嘶……”

楚孑也陷入迷惑,有谁会直接把一木箱子的礼器直接扔进海里呢……

忽然,他灵光一现。

“民警同志,请问可以给我一张海域图吗?”楚孑问道。

民警很快递过一张海域图。

他在上面,将这里的位置和连云港连成了一条线,又在朝鲜半岛找到了一个点。

这条线正好离那个点不太远。

何领队一脸迷惑:“这是什么意思?”

楚孑见状,便说出自己心里的猜测:“秦代初期,从连云港附近出海,还和礼器有关的,只有一个行为……”

说到这,何领队瞬间懂了:“你的意思是,这些东西是徐福出海带的?”

这话一出,水下考古的专家们都惊了。

虽然他们不算是特别专精的研究过历史,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