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登上浙奉662号之后,全员立马进入了工作状态,有下潜任务的队员们都在进行着准备,而即使是到了晚上,所有的下潜任务都结束了,大家仍是没有放松。

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大家围坐在工作平台船尾的过滤箱旁边人工筛选淤泥中可能残存的文物。

但今天有所不同,水哥之前申请调来的小抽泥机终于“到货”了,一群人立即凑在甲板上组装起来。

水哥的意思,是打算要在整个工作平台的前、中、后三个位置放置三个抽泥抽沙管,目前只在中部有一个大型的抽泥抽沙管,由打捞局主要负责,而前后的两个位置,对应的是铁甲堡的南侧和北侧区域,水哥是想由他们自己负责。

这样不仅能加快整个抽沙的效率,也能减轻一些打捞局的工作负担。在水哥心里,虽然平台船上的大家隶属于不同单位,但本质上都是想好好的将这次考古工作进行完毕,让经远舰重见天日。

小型抽泥抽沙机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很快就组装好了。

这样以来,每当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同时进行抽泥抽沙工作了,虽然不敢说效率直接是原来的三倍,但也总比目前的安排要快得多,希望这样可以将台风耽误的时间门抢回来。

抽泥抽沙管很快投入工作,源源不断地淤泥被从海底提取上岸,这下队员们更加忙碌了起来,不仅要为明天的下潜做准备,还得来把淤泥再进行一次人工筛选。

不仅仅是他们水下考古队的,就连别的组,甚至是厨师在之后的日子里也都开始帮大家一起筛选淤泥了,很快这就成了浙奉662上的一个集体项目,大家有事没事就都会来一起打打下手。

这份工作一个人做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很无聊,但一群人一起做就有意思多了,经常就是一起冲着泥然后聊聊天,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楚孑几乎醉心于这种日复一日、简单纯粹的生活,但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半个多月后,来自鲁省的两位潜水队员就跟大家告别了。

水下考古工作就是这样,因为没有固定的水下考古队,所以各位人员都是从各省的文物所抽调来的,往往能和原单位请假的时间门也就是一两个月,待不了太长时间门就要走了。

每位队员到分别的时候都少不了喝一顿小酒,这也算是水下考古队的传统之一了,楚孑虽然没有和那两位队员有过太多直接的接触,但平常在甲板上碰见了,也是会真心实意的问一声好。

对方长了一张娃娃脸,见人总会先带上三分笑意,看上去和蔼可亲,听说为人也特别好,只要有工作安排,都是到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一位。

这样好的人,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还能再遇见了。

大家站在甲板上,和两位坐船先离开的队员挥手告别,没有太过煽情的桥段,只是认真地嘱托“路上小心”,大家还都带着笑,正如第一天见面一样。

到了晚上,大家的心思还都有点恍惚,水哥却偷偷把所有人都召集到了甲板后方,还带来了烟、酒、茶和很多折纸、蜡烛。

“今天是中元节,”水哥说道,“让我们也给当年奋战的经远舰将士们鞠个躬,表达一份哀思吧。”

楚孑方才明白大家聚在这里的原因。

虽然这个船上的队员大多都是党员,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像是在中元节这样的日子,还是想要为那二百多位牺牲的将士做点什么。

中元节在七月,而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代表复生之数。在七月最中旬的日子,也是代表着希望已经去世的人可以往生。

如果这些将士真的往生,楚孑想。他们看到了如今黎明百姓的生活是会开心呢还是惆怅呢?

希望是开心的吧。

在水哥的带领之下,大家点上了香,为沉于海底的将士们敬上了茶、酒、烟。楚孑也跟着几位大哥一起折了一些纸船,洒向海面。

别看这些大哥们长得粗犷,但干起折纸这样的精细活却也是一把好手。

纸船也有不少是今天不得不离开的那两位队员折的,楚孑他们只是代为投放罢了。

望着渐渐飘远的纸船,楚孑又想起了经远舰冒死奋战的身影。

其实在这个位置,他们如果紧急靠岸,也许只要经过十来分钟就能转危为安,但他们绝不这样做,只是在继续奋战,至死方休。

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一位日本船员这样记载着经远舰最后的时刻。

“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

祭奠完成之后,大家就又回到了工作的状态。

有人开始分析测绘数据、有人在进行装备盘点、有人在安排明天的工作、有人在记录今日的收获……

楚孑也在擦拭摄影器材,他看着在忙碌的众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敬意。

……

隔天清晨,大家都在风浪中苏醒。

一众队员不约而同的开始担心是不是有新的风暴要降临了,但水哥联系了岸上,得到消息称这是一场小小的降雨,浙奉662不用回港避险,大家这才安下心来。

夜间门的时候,长臂挖掘机挖上来了不少泥巴,里面有些文物。所以楚孑吃好早饭之后就投入了清理工作。

而也许是挖对了位置,这次挖上来的东西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大一点的包括沉舰的木板、纯铜管和铅管,但最让楚孑有兴趣的是那些小点的东西,比如各种型号的弹药壳、底火(primer)和生活物品。

楚孑要先用铜刷洗掉文物上面附着的海洋生物和海底泥,然后把大件的东西放到大塑料箱里,再注满清水,进行脱盐处理,和处理海鲜一个流程。

而小件的则是可以直接装进不同型号的保鲜盒里,写好出水文物标签在放进大箱子里并用全黑色的塑料袋罩好。

浙奉662上仓库位置有限,只能先紧着大件文物摆放,小件文物则都只能塞进水下考古队员的床底下了,不仅不占地方,还能让这批身体最好的家伙顺便当仓库管理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楚孑这边还没把昨晚上挖上来的文物清理干净,只听见“哐当”两声在他身边响起,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被溅上了一身泥。

“啊,不好意思……”负责驾驶这一辆长臂挖掘机的是一个看上去很年轻的队员,和楚孑应该差不多大,此刻跳下了挖掘机不好意思地看着楚孑,头都不敢抬得太高。

楚孑倒是不生气,只是有点无奈,在船上洗衣服本来就不容易,这下就更难做了。

“你小子,”另一个长臂挖机上跳下来一个中年男人,看架势应该是这个小伙子的师父,上来就给了他一耳屎,“怎么这么不小心,你这要是砸到人了可怎么办?”

小伙子的头埋的更深了,楚孑合理怀疑,要是他再不说话,小伙子就该哭了。

“哎呀,没事没事,工作失误都是难免的,”楚孑拍了拍那个小伙子的肩膀,“以后小心点就可以啦。”

小伙子抬起头,只见已经泪眼婆娑了:“我帮您……洗衣服。”

“客气了,”楚孑笑了,“叫我楚孑就行,你怎么称呼?”

“我叫……阿汤。”

楚孑点点头,记住了这位小哭包的名字。

听完,他就走到了刚刚小哭包挖上来的淤泥旁边,定睛一看,瞬间门乐了。

“阿汤,你这是挖上来了大宝贝啊。”

这话一出,周围人也立即围了过来。

只见那一摊泥里躺着两个黑乎乎的大家伙。

一个是桶形的,两米多长,看上去像是一个小锅炉。

另一个是一大块铁板,由几块小型的铁板铆成一片,总共有五六米唱,两米多宽,上面全是团团漆黑的海底淤泥。

水哥也拨开人群走了进来,端详片刻,立即认出:“这是舰体的残块吧?”

这个说法得到了一众水下考古队员的认同。

直接用长臂挖掘机挖出舰体的残块,这还是第一次!

“看来问题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水哥皱紧了眉头。

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

这样大面积的残片显然不是自然作用的,而是人为的。

之前在姜女石抓到的那伙盗捞者其实就证明了,这片海域有盗捞行为的发生,而这些残片,多半就是盗捞者破坏过得痕迹。

楚孑叹了口气,看来不论是岸上还是水下,盗捞盗墓的违法犯罪分子都十分猖獗,对遗址都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而要处理这些沉船碎片,就不能再用铜刷之类的温柔小刀了,水下考古队不得不从工程组借来了撬棍、铲子之类的大家伙,水下考古队员全体出动,弄得甲板上全是黑泥,才终于把这两块弄得差不多干净。

最后,还得靠打捞局的队员,用三四个人扛着水炮,高压水枪猛冲一遍,才算是大功告成。

把这两块清理干净之后,甲板上全员都“歇菜”了,也不管浑身是泥,躺在地上就开始休息。

水哥见大家这样,立即召开了集体会议,说发掘这么大体量的文物实在是有点超过了这次工作的预期,不如之后面对大体量文物采取“原址保留”的办法。

这得到了大多数队员的赞同。

阿汤听完这话,又有点要哭了,楚孑赶紧凑到他身边,说这都不是因为他,只是碰巧遇到了这么个情况而已,阿汤这才情绪回复了一点。

本以为这件事就会这样继续进行,结果深夜,楚孑忽然被晃悠醒了,一睁眼,发现是满眼泪水的阿汤。

“楚哥,救命,”阿汤语气也黏黏糊糊的,“我错了……”

楚孑立即清醒,问道:“怎么了?”

阿汤:“我好像又挖到了一个巨大的玩意,我要不要……要不要把它扔回海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