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杜大姐有事,于是便只给了楚孑一个地址,让他自己去寻找。

楚孑按照地址前来,只见是景迈村的一个不多大的小院,院子里虽然很破,但很干净,随处可见生活痕迹,同时还有很多的书架,大部分都正在制作中。

而这些书架虽然简单,但并不粗糙,上面都细心雕刻着一些特殊的图案,显得特别有民族气息。

就在清晨细微的晨光照射到这些木架子上的时候,屋子里走出了一位年迈的老人,虽然他满脸皱褶,但精神却很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楚孑。

这便是楚孑要拜访的对象,苏文先生了。

苏文先生看到楚孑,爽朗一笑:“你就是老杜介绍来的那个研究院的同学吧?”

楚孑连忙上前一步,认真鞠躬:“没错,苏先生好,我叫楚孑,现在在茶研所读书。”

“好,好,”苏文先生邀请楚孑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浓茶,“我昨天已经听老杜讲了,你想研究一下怎么让村子里接受茶文化,并开始努力工作,这很好,虽然我不太懂茶文化,也不知道怎么帮你,但老杜让我给你讲讲我是怎么劝孩子们上学的。”

“是的,”楚孑呷了一口浓茶,皱了皱眉,“麻烦苏老先生了。”

“不麻烦、不麻烦,”苏先生却对这浓茶甘之如饴,“我就随便说说,你也随便听听,都说百里不同俗,我说的你未必也能用得上,权当是参考吧。”

“好。”

苏先生讲话非常的简单、质朴,几乎没有太多的华丽词汇,只是淡淡的讲着。

其实在景迈地区,文盲的现象一直特别严重,直到全国大扫盲之后依旧如此,一来是因为这里落后且贫穷,大家之前饭都吃不饱,更没什么闲心去学习文化知识了,另一方面原因则是这里主要是少数民族聚集,没有太多科学文化传播的土壤。

而苏先生本身也是布朗族后人,不过因为祖上就和汉族人通婚了,因此没有保留布朗族的姓氏,大多数习惯也都比较汉化。

但他后来数过族谱,如果按照推演,其实他还是布朗族头人的后人呢,地位并不低。

他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后来遇到全国那场风暴才回到自己的小山村,因此特别知道景迈和外面世界的差距。

那还是,杜大姐他们一心带着村民们致富,想让他们依靠茶叶来赚钱,而苏先生就想通过文化教育,让他们变成更有知识的人。

尽管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景迈村办起了第一所学校,但一开始自然还是遇到了瓶颈。没有老师,苏先生就一人当起了全科老师,一人一校,就这样支撑着。

可没有老师还好说,最艰难的事是没有学生。

那时候不论多大的孩子,都要留在家里帮忙照顾茶园,每月采茶、种茶,贴补家用。

苏先生想了很多办法,吸引大家入学,但毕竟村民们都觉得上学没什么用,所以收效甚微。

这样以来,苏先生就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如何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

苏先生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用茶来入手。

当时,虽然家家户户都在种茶、采茶,但是茶叶也卖不上什么价格,而且收成也不好,古茶树的产量也上不去。

所以苏先生开始潜心研究如何能帮助茶树提产,找来了很多书籍和资料。

要想让孩子们上学,苏先生决定先教这些大人。

于是,他每天晚上开办夜校,和杜大姐一起,教这些村民们如何更科学的养护茶树。

这个和他们的收益息息相关,所以来的村民很多。

当时,这里的村民以布朗族居多,还有些傣族、佤族和德昂族的居民。

这些居民大多都不会汉语,这就成了苏先生的切入点,他们想要阅读这些茶树相关的资料,就必须得先学汉语、学会认识汉字。

而这些村民因为文化环境和年龄的问题,学的很慢,苏先生就想办法,督促他们让孩子来入学,孩子学习的很快,这样就能回家把先进的茶学资料念给大人们听了。

就这样,苏先生有了第一批学生。

而同样的,这些村民虽然学会了如何更科学的种茶,也收获了更好的收益,但家里钱多了,或者家里钱还不够多、想要更多的钱,那么就需要会算数,懂数学。

苏先生还是用那一套话术,忽悠着村民把孩子送来学数学。

等把数学学起来了,杜大姐又带这村民们,打算研究并保护茶叶,这就要有一批孩子会化学和生物……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几年时间过去了,这里不少孩子其实已经学了不少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了。

苏先生又开始游说大家送孩子参与中考,说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就能考大学了!

一听到大学,村民们的积极性瞬间提高了,那可是大学!

而且,不少孩子经过几年的学习,确实天分也不错,也很努力,竟然真的考上了县里不错的高中。

这样就有了榜样,告诉孩子们他们其实也有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的机会。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终于在整个景迈地区都形成了送孩子上学的风气,而各级领导也注意到了这里,开始拨款,帮着苏先生筹建学校,帮他请老师。

很快,这里不仅有汉语教学,还有拉祜语、佤语、傣语和布朗语教学了,这下孩子们上学的门槛就更低了,再加上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现在整个景迈地区已经没有不上学的孩子了。

而苏先生也退出了一线教学的岗位,现在在县教育局工作,专门抓四语教学的工作。因为他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所以对如何做好这份工作最为了解,现如今他们这些孩子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考上县里的高中了,而是考到外面上大学,甚至,考去清华、考去北大!

苏先生讲完,满脸自豪,楚孑听着也觉得心潮澎湃。

能吧一个地区的教育一点一点带动起来,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功绩啊!

苏先生说完,也直言,他真的很感谢茶叶和茶文化,如果不是因为一开始用茶来吸引大家,他也很难把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带出去。

如今,景迈山不仅茶叶的单价高,就连茶叶的亩产量也比几十年前翻了一番,很多孩子出去读书之后学的依旧是农学相关的专业,更有很多学的是商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也回到了澜苍古茶公司,回到了景迈山,帮助这座千年万亩古茶园,走向一个又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而现在苏老先生在忙教育局的工作之余,开始着手梳理当地布朗族的历史文化了。

由于当年怕冷哎娶了傣族七公主的缘故,现在景迈的各个少数民族基本都能听懂傣语,但其他少数民族却听不懂布朗族的话。

布朗族的文字也来源于泰语或缅语,和傣语也有联系,却因为傣语记载太多,让这点联系反而变成了难以查询资料的门槛。

而且,布朗族的历史大多通过口口相传,形成的文字资料太少了。

苏老先生现在工作之余,就在梳理、整和这些文字资料,也有不少他的学生在帮助他。

楚孑也发现,让一个民族的人走出去之后,其实未必会使得这个民族忘根忘本,反而会让这个民族的人更深刻的意识到,只有保护他们民族的信仰与文化,才能更利于大家的发展,反而对民族内的文化保护形成了促进作用。

这一切,都是从最近几十年开始的,都是通过茶叶开始的。

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

告别了苏老先生之后,楚孑的这次小小的出差也告一段落了。

他回到茶研所后,很快就把所见所闻都整理了出来,交给了明教授。

明教授看完,也是觉得受益匪浅。

但他叫来了楚孑,问他具体有什么计划,二人又陷入沉默。

虽然知道了澜苍成功的例子,但如何搬到清源村,仍是未知数。

看着楚孑也支支吾吾起来,明教授大手一挥,问道:“当做学术研究的时候遇到困难,说明什么?”

楚孑很快回答:“说明现有的信息还不够。”

“没错!”明教授打了个响指,“你才看了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和我们清源村的差别还是有些大,所以你才没有方向。”

“那……明教授的意思是?”楚孑试探问道。

“保护古茶树,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这事儿急不得,”明教授回答,“要我说,你就慢下性子来,不用太着急,大可以多去几个地方,你知道我们茶研所为什么选在这里吗?”

楚孑问:“为什么?”

“因为这附近的古茶山实在是太多了!”明教授说道,“整个世界,我们华国的古茶山最多,而放眼整个华国,又是云省古茶山最多,云省的古茶山,都在这附近!你去着也很方便!”

“好的,”楚孑也下定决心,“那我回去仔细研究一下,弄个日程表出来。”

“好,”明教授笑笑,“你喜欢这个,那就多去一些地方看看,认真做研究,这才是正路。”

“多谢教授。”

楚孑知道,能给一个研一新生这么大的支持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很感恩,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另外,最近你二师兄闲得慌,你下次也带他一起去吧,”明教授又道,“他总能发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点,没准能帮到你,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他很有钱,你们吃的住的还能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