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没有答案。

一讲起普洱茶,李文的话匣子就彻底打开了,指着刚刚路过的“宁洱”茶马古道景点牌,问他们两个,知不知道为什么普洱茶叫普洱。

楚孑只隐约查过一些资料,知道的并不真切,于是便让李文这位业内人士讲讲。

李文也说关于普洱茶的来历众说纷纭,但他觉得最靠谱的,还是因为普洱茶最初是由云南濮人种植的茶,最开始称为“普茶”(亦有为‘濮茶’的说法)。

濮人即是濮族人,从先秦开始就分布在我国长江上游地区,也就是如今的云贵川直至重庆沿线的地区。

在古时候,濮人也被称为“百濮”,而这个名字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了。总之能在史书中见到最早的关于濮人的记载,就是在《尚书·牧誓》之中,说濮人曾经与庸人、蜀人、羌人等等一起参与过周武王牧野誓师,一同讨伐商纣王。

而时至今日,濮人这个说法已经被取代了,所谓的濮族从现有情况来看,应该也已经成为了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祖先。

古代时候,濮人非常热衷于种植茶树,所种的茶树分布也极为广阔,不仅在我国云贵川地区都有种植,就连现在,与我国接壤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地,也能看到他们所种植的古茶树的身影。

至于普洱这个名字的由来,应该与宁洱乡有关,在清朝之前,宁洱乡及思茅乡附近地区就叫“普洱乡”,李文猜测应该与穿城而过的东洱河有关。在2007年,经过□□批准,才重新把思茅乡更民为普洱市。

这样一来,普洱茶才算是有了正名。

楚孑听完也是觉得受益匪浅,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茶叶名,也凝结了这么多的历史。

等到李文讲述了一通,时间也已经接近正午了,而他们的小车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景星乡政府。

景星乡并不是一个多么发达的地方,连马路和人行道都破破烂烂,也鲜少有高楼大厦的存在,整个乡最繁华的不过是一条像是大集市一样的商业街道,然而乡里随处可见茶叶作坊、茶叶公司,甚至有不少小型的旅行公司,提供多条可以看古茶树的路线。

不过,李文指着那些招牌说,都是骗人的。

因为只要找一个景星乡居民随便一问就知道,环绕着景星乡的到处都是古茶树,根本不需要特定的路线,随便走走就能遇到了。

而李文又讲,景星乡之所以有这么多古茶树,还要得益于解放前,这里有一个名叫李子忠的人,他在1941年前后,从临近省份请来了很多制茶师傅,学习做茶的经验,大力倡导当地的茶叶种植与制作。

据说,他当时带人种下的茶树,有37万棵之多。

但因为牵扯面积太大,统计困难,现在具体数字已经不可考了——总之,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楚孑听完,感觉有些受到了鼓舞。

原来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乡,甚至几l个乡的命运。

这可真是功在千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