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 也让楚孑稍微有些失望。

绕过了小平掌, 楚孑他们又走了几个小时,终于翻过了这座看似不可能翻过的山。

到了山顶,只见烟雾缭绕,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前方一马平川的青翠,叫人心旷神怡。

李文适时解说道:“前面就是真的凤凰窝了。”

楚孑和温如玉赶紧到真正的凤凰窝查看,这里的茶园面积很大,比阴功水和小平掌加起来的三倍都要大,视野开阔。

但很可惜,这里的茶树年龄都在几十年,显然是解放之后才栽种下来的。

可就是这样,楚孑也觉得十分了不起。

这里的坡度比阴功水还要大,几乎是70°,别看只高了十度,但70°已经几乎是人能立足的极限了,楚孑和二师兄走着都觉得费劲,足以见得当年人们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栽种这些茶树的艰难和决心了。

逛完这里,他们三人便打道回府了。

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他们下山的时候比上山还要狼狈的多,温如玉更是直接在山坡上打了个滚,吓了楚孑一跳,幸亏这人天生是运气好的,一路避开了各种枝丫和石头,完全没有受伤,还一个劲傻笑,觉得颇有趣味。

三人就在景星住下了,因为第二天还是满满的行程。

一大早,他们便往三康古茶园进发。

但在路上,楚孑被一所学校吸引住了目光。

这里是景星中心小学,本来是一所平平无奇的学校,但竟然在院子里就有几棵参天的古茶树。

李文介绍说,这里是全云省的小学勤工俭学基地。

楚孑十分好奇,小学不是义务教育吗?怎么还能勤工俭学?

李文说道:“虽然小学和初中都是义务教育,但之前有很多家庭也不愿意送孩子来上学,一来是他们住在山上,往返太远了,二来是因为六七岁的孩子已经能帮家里做活了,很多家庭嫌来上学太费时间,就不送了。”

楚孑听完,细想觉得也对。

毕竟还是太穷了,连上学都觉得是奢侈。

“但有了这个勤工俭学基地就不一样了,”李文朝校园后山指去,“那里还有一片小学自己的茶园,到了采茶的季节不光是这些孩子,连他们的家长都会来帮忙干活,这些收入学校除了留下一笔专门运营茶园的必要经费之外,全都回馈给了孩子们。”

“在这里的帮过忙的孩子,每年可以领两套免费的校服,而且没有书本费和学杂费,这样一来,学生们上学的负担就没有了,还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学校还会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茶文化的讲述,一箭好几雕,现在全景星已经没有适龄儿童不上学的现象了。”

楚孑和温如玉听完,也是止不住地点头赞叹。

按照常理,可能会觉得让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工作是非常不合适的,但正所谓因地制宜,在景星,用茶园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劳动才是最优的解决办法。

楚孑再一次钦佩景星市政府的眼光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