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的主装甲带。显然。就算是缩短了交战距离, Z舰队也没有多大的胜算。

更要命地是。菲利普斯不敢抛下“罗德尼”号。

如果仅仅只有“纳尔逊”号转向, 第62舰队的三艘主力舰肯定会集中火力,先轰沉“纳尔逊”号,然后再收拾伤残的“罗德尼”号。^^^^

因此,转向后,Z舰队的度不能过十六节(当时“罗德尼”号能够达到地最快度)。以这个度,至少需要十分钟才能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五千米。加上转向的时间,前后至少需要十五分钟!

另外,这还是在完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十五分钟,足够让敌人的三艘主力舰打出八轮齐射,将一百八十六枚穿甲弹撒向“罗德尼”号。即便按照百分之十的命中率计算,“罗德尼”号也会被十八枚穿甲弹砸陈。如果敌舰队转移火力,瞄准“纳尔逊”号,则有足够的机会让“纳尔逊”号瘫痪。

因此,在决定转向的时候,菲利普斯下令释放烟幕。

当时,还没有可以干扰雷达的烟幕弹。之前,日本联合舰队就在“扇岛海战”中用过这一招,效果却非常不理想。在雷达指挥地炮战中,了望员能不能看见目标,光学测距仪能不能测出目标距离都不是那么重要。^^^^

菲利普斯当然明白这一点,因为英国海军也有雷达。

释放烟幕只是为了干扰敌人地指挥,在转向之后,菲利普斯就让两艘战舰进行战术机动,即频繁的改变航向,以规避落下地炮弹。

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措施。

在当时的交战距离下,穿甲弹的飞行时间过了一百秒,而在这一百秒之内,战舰可以航行近八百米的距离。炮弹不可能在空中跟着战舰转向,炮手在瞄准目标时,只能根据目标当时的运动情况设置提前量,而不可能预测目标随后的运动情况。因此,只要战舰能够灵活机动,避开炮弹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实际上,即便是在势均力敌的舰队决战中,只要进入“一对一”的战斗状态,任何一艘战舰都会进行战术机动,以避开敌人打来的炮弹,这也是舰队炮战命中率低得吓人的主要原因。

在逼近目标的时候,不管是实施鱼雷攻击的驱逐舰,还是战列舰,都不会走固定航线,而会根据交战距离,准确的说,是敌人炮弹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断的调整航与航向,而且尽量做到无规律变与变向,从而降低中弹的机会。=

显然,在战术素养方面,英国海军的素质是不用怀疑的。

至少,菲利普斯在这个时候做出了非常正确,也非常果断的决策,这也足以对得起他海军中将的军衔。

只是,“罗德尼”号的情况仍然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战术机动中,战舰的航行阻力将大大增加,因此动力系统必须全功率运转,才能使战舰随时加,随时变向(决定变向能力的主要是舵效,而战列舰的舵效都不会很高,表现出来的就是比较笨重,不够灵活,因此必须依靠足够的度才能保持舵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