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她这么聪明, 肯定一学就会。所以不想浪费时间很正常。那就随她去吧。反正只要她上课认真听讲,每次能考第一就行。”

她没有见过天才,所以也不知该怎么培养天才,女儿讲得有道理,就听女儿的。

苏爱国觉得媳妇立场转变太快了,他压低声音问,“你难道不想女儿十三四岁就上大学吗?”

张招娣被丈夫的话惊住,眼睛瞪得比牛铃还大,“啊?十三四岁就可以上大学吗?”

苏爱国被媳妇这表情逗乐了,“当然可以。小学是最简单的,以咱闺女的聪明程度,只要她认真跟我学一个月,就能把小学两学期的课程掌握。暑假学两个月,开学跟校长讲,考场试,她能直接跳到三年级。”

就连苏以沫都没想到,她暴露过目不忘的特长后,老爸那么敢想,居然想把她培养成独一无二的天才。

这种天才就是智商280,思维永远比别人快三步,就连见多识广的媒体都会视为奇才,大力报导。

别说苏以沫是个假天才,就算她智商真这么高,也不愿意当这样的天才。虽说以她现在的心理年龄能够应付这种光环。可是她好不容易重活一世,不想像上辈子那么累。

上辈子的她没上学时就开始割猪草、干家务、带弟弟。后来听别人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就拼命地学。刻苦学习十来年,终于考上大学,成绩却被人顶了。只能去打工。又奋斗了12年,好不容易实现财务自由,还没享几天福,她穿了。

一夜回到解放前。

更可气的是,她上辈子连一千块钱的衣服都没给自己买过。也不知道自己攒的那些家产便宜了谁。想想就怄得慌。

这辈子她不想活得那么累,她想好好享受自己的童年。当然她也不是彻底摆烂,还是要当爸妈的贴心小棉袄--督促他们早日成为富一代。至于她自己,当个努力型学霸好了。

张招娣毫不怀疑女儿的聪慧,可是她提醒丈夫,“你刚刚不是说了,女儿不愿意学。”

苏爱国就是劝不住女儿,所以才想找帮手,“咱们不能什么事都由着她。她最听你的话,你帮着劝劝。”

张招娣低头想了半天,挠了挠头,不解地问,“劝是能劝,但她嘴皮子比我还溜,我要是拿不出正当理由,她也不会听我的。要是她问我跳级有什么意义,我该怎么说?”

她是真不懂,为什么丈夫要让女儿跳级。好处是什么呢?

“天才儿童啊。”苏爱国知道媳妇是文盲,所以见识有限,但是他没想到媳妇能短视成这样。他急得上火,“十四岁上大学,毕业刚好成年,正式工作后永远比别人快几步。多好啊。”

他倒是没想让女儿靠“神童”名头出名赚钱。只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得出来的结论。像机械厂这种国企,升职制度就是工作多少年才有机会升迁。年限不够,哪怕你是条龙也得老实盘着。早点出来工作就意味着比同龄人多几年工作经验,也意味着比同龄人提前几年升职,这就是天才儿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