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二零零六年完成的,而当时我已在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神游》。

《神游》是我的第一部长篇网络小说,而在它连载的同时完成的《鬼股》。是收集整理若干中短篇的合集,其内容人物也与《神游》互相补充呼应。

据别人说我小的时候很聪明。因此除了做功课之外,还有很多时间精力去胡思乱想。并自己去找各种东西看。可是我自己回想起来,那时候却很懵懂、很不懂事,不如很多同龄人成熟。仅从这一方面,倒有点小说中那个风君子的影子。

看《神游》,感觉风君子这个人物,曾经很聪明却不太懂事。很多东西他知道,但有些事情他却不明白。这样一个人如果想走向真正的成熟,需要在人世间摸爬滚打。那么《鬼股》以风君子成年后的故事为主线,其实就是这个人物经历摸爬滚打、走向成熟的过程。

小说反应时代、描述世界、刻画人物,假如缺了《鬼股》,这个人物仅仅在《神游》的故事中,便缺了很重要的一环,与后来的《人欲》、《惊门》也不能完整的衔接。所以说这一系列作品讲述的虽是古今中外的故事,背景不同、各有表达的主题,甚至运用的笔法都不太一样,但最终构画了一个整体的世界与世界观体系。

我生于一九七四年,开始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是二零零四年,而今天是二零一四年。天、地、人、鬼、神、灵、惊这一系列作品,从三十岁到四十岁,我用了十年。非常感谢有那么多书友,相伴走过永留青春的美好岁月。

这十年,感觉非常开心,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爽!

成年后的我有时仍然很迟钝,有些事情在经历的当时甚至都不太清楚。比如前不久我偶然读到了某集团组织人撰写的一本书,很“荣幸”的意外看见了自己的名字,这才清楚多年前曾亲身经历过怎样的事情。

曾有人邀集当时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与各大权威媒体、联络国际知名机构,组织专门的班子,在短短30天的时间内,制定了49条方案,“监控或引导658篇新闻报道、3683条相关信息”。这么大的阵仗,起因只是为了对付一个人的一支笔。而我当时不过是无意间写过几篇感慨,也根本不是为了研讨那片泥潭中所谓的“学术”问题。

像这样的事情,当然与创作网文的具体经历无关,可能只是素材而已。而我在起点创作网络文学的这些年。尽管也经历过一些莫名的事端和波折,但相对曾见识过的那些场面。早已波澜不惊甚至难动于衷了。网文创作对于我来说,是既舒爽又开心的工作。

我也经常书友们发的评论。有些人热衷于讨论书中各种人物的关系,这也算是一种趣味性的探轶吧,因为这系列品做本就从属于一个世界观体系。但有的时候,感觉某些讨论好似没有意义,讨论者得出的宿命性的结论,也偏离了原意。比如在《惊门》连载期间,就不断有人问成天乐是什么来历?

我可以说成天乐就是成天乐吗?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无论是什么人物、有没有所谓的来历,但他们身上所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