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充满了疑惑,线索若明若暗,我不能欺骗自己,有木头笼子在,就说明郑初一起码知道影子生物这种东西,这笼子用柏木做的,坚硬又防腐的木料,不过时间过的太久,也不怎么结实了。

“看起来,老郑家至少从这辈开始,已经接触到这些了。”李富生踢了笼子一下:“当然,这笼子的具体年代不好说,也可能是从郑初一的父辈开始就已经存在。”

“这个村子里的其他人,知道这些吗?”我问道:“郑石头要是多少知道一些,可以套他的话。”

“我估计郑石头不知道,郑初一家里专门挖出这样一个地下室,就说明他做的事是避人的,不愿意让别人知晓,才会隐瞒。如果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些,他何必再多此一举的瞒着呢?”

“有可能。”我赞同李富生的意见,但思绪却不由自主的开始飘忽,如果说我爸是这个村子长大的,甚至进一步判断,他就是在这个院子长大的,那么他知道地下室里的这些事吗?

我觉得,他很可能知道,就是因为从小接触过,而且受了长辈的熏陶,一些事情才会在心里牢牢的扎根。否则的话,他从那么年轻开始,就坚定信念,费尽心机精力去做这些事,有些不合常理。

可惜的是,郑初一已经去世了,再也问不出什么。

当年的事情都过去了,物是人非,但地下室被封闭着,没有遭到外力的干扰,所有的东西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两只木头笼子也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必要,知道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就足够了。我们继续转移目光,“菜窖”里的东西基本上被看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在一个墙角处,我看到了一只被捆上口又挂在墙角的袋子。

袋子是粗布做的,很脏,落满了灰尘,李富生用刀子轻轻一碰,就能感觉袋子里装着东西,坚硬而且沉重的东西,连着试探了几次,确信没有危险后,他把袋子拿了下来。做袋子的布已经糟透了,稍稍一动,就破了个口子,里面的东西哗啦啦的落了一地。

我弯腰看了看,落在地面上的,全都是一种白色的半透明的东西,应该是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足足有好几十块。我捡了一块仔细的看,这种石头很像石英,小时候在沙堆里玩,就是为了找沙子里的小贝壳,还有半透明的石英石。沙堆里的石头没有眼前的这些大,布袋里的石英石显然是经过挑选的,有一些几乎接近了透明。这种东西不值钱,不过有手巧的人闲来无事雕琢一下,也是很好的小物件,可以在手里盘着玩。

“石英石。”李富生捡着一块看了看,确定了我的想法,他道:“这些石英石都很好,石英石里面,几乎接近透明的那种,普遍被称为水晶,只有乳白色半透明的,才被称作石英。”

我不知道这些石头是不是郑初一收集的,不过在收集时肯定经过了精细的挑选,只挑最好的带了回来。他收集石头的目的还暂时不得而知,但我觉得,如果真是闲着没事偶尔遇见比较纯净的石英石的人,也会顺手捡起来带走。

在没有其它证据和线索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