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志向高远道德水平也极高的人所难以想象的“奇迹”。

赵红花的同乡中肯定有不少比她家境好、比她长得好、读了许多书的人。但把这些人放在赵红花的境遇,她们甚至他们,都不一定能获得赵红花现在的人生。

如果说这是命运或者运气,确实有一点。但这也可以说当世普通人的智慧,其实也很伟大。

“其实俺想过坐商人的船回来,但俺没钱,没办法回来。”赵红花吹嘘完之后,唏嘘道,“后来跟着那个瘸子回去后,日子也算好过……现在是好过了。”

赵红花把在海难中保护他的第一任丈夫叫短命鬼,把将她捡回去救了她的命的第二任丈夫叫瘸子,粗俗得让她似乎显得无情无义。

但她说起短命鬼的时候眼中仍旧有痛苦,说起瘸子的时候脸上是甜蜜的微笑。

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妇人,并不符合世人巾帼英雄的定义。

但怎样又才算巾帼英雄?

这个妇人在极端困境中活了下来,从一个落难的大明海民变成了耽罗小国的王后,现在领着一群活不下去的耽罗国民下山投靠大明,今后还要帮助大明管理约束这群岛民。

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后世史书中,她都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朱标脑海里不由浮现出常葳这个学生的模样。

无论是他,还是常葳的父母和两位师傅,都想让常葳成为巾帼英雄。常葳的天赋和家世也让她有成为巾帼英雄的潜质。

现在朱标却想,他们这群人要把常葳打造成的巾帼英雄的模样,是常葳的本性吗?

如果不是,常葳自己想成为这样被制定出的模板化的“巾帼英雄”,就像是被供上莲台的泥塑雕像?

被迫成为一个教育者,身为教育者的责任感让朱标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的学生,想着怎么把这些事教导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想,规正他们的行为。

朱标认为自己因材施教做得非常好。听过他的课的大部分学生也认可此事。

一个异地他乡遇见的大明百姓,却让朱标开始反省,自己对其他学生是这样,但对常葳,是不是带了许多个人“偏见”?

他想把常葳打造成后世那样……不,即使在后世也异常优秀,万里挑一的巾帼英雄。

毕竟在现代社会,女性因体质问题,当兵比男性要遭遇的困难更多,不是每个女性都有足够的毅力去当兵,更别说那种家世好、未来无忧的女性。

更别说,常葳估计十周岁左右就进了兵营,甚至可能还上了战场,哪怕是旁观。

古代的兵营是个什么脏乱差的地方,不用想就知道。那里还全是陌生的男性,对一个小女孩来说,绝对不是舒适的环境。

放到现代……

放到现代,让十岁的孩子上战场的国家,不是在生死存亡紧要关头,就是应该完蛋。让孩子上战场是可耻的,明军招兵也是十五岁起。

常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走在别人安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