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的故事中,不是自己饿死病死累死,就是家人饿死病死累死,死了还没有钱买棺材板。

好人就活该受苦吗?这句话问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其实现在大明的官员待遇不算差,至少比元朝规定的好。

历史中,朱元璋给官员们规定的俸禄是按照富农的年收入算,规定的假期每年一共十八天假,都比元朝强。

元朝官员的假期一整年只有十六天。不过因为元朝皇帝更换频繁,几乎都在内斗。皇上不管事,官员也基本没活干,所以这短暂的假期不会对官员造成“困难” 。

大明官员的待遇远不如唐宋。在官员们的抗议下,明朝中期,大明官员的假期逐渐增加到了每年五十多天。官员的俸禄也由各种潜规则补足。

朱标还不知道自己是太子的时候,帮朱元璋算过当官需要的包括排场在内的基本支出。这个时空的大明官员目前工资水准比历史中的大明要高一些。

南京还是应天的时候,举办的第一次有烟花的元宵节让朱元璋印象深刻。朱元璋提前把元宵节加入了大明的法定节假日,规定放十天。现在大明的假期一共有二十八天。

所以大明现在百官的生活不算差,只是仍旧比不上宋朝。

朱标原本以为这样够了,朱元璋更是以为自己是个仁慈的好皇帝。

当朱标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地方官之后,才发现了其中有很大问题。

首先,南京北京的房价节节攀升,官员们看似丰厚的薪水在交了房租后,就不剩多少;

再者,封建朝廷的“官” 和“吏”是两个系统,读四书五经科举入朝的官员大多不通庶务,必须自己花钱聘请更多的“吏”和“幕僚”,比如地方官的“师爷”,否则就无法完成官员的本职工作。这请人又是一大笔支出;

其次,这个时代不可避免有很多人情来往,逢年过节都要送礼,偶尔还要互相请客。官员那点钱够买菜在自家做饭,去酒楼饭馆就捉襟见肘了……

很多在朱标和朱元璋看来不必要,但在这个时代现实中都需要的排场和礼节,让不拿潜规则钱的清官日子变得拮据。

朱标知道自己是太子后,拉着他爹一同反省。

他们犯了孤立、片面、没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大错误。封建时代的官员是统治阶层,如果不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仅凭刑法和道德去强迫他们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只有失败这一条路。

要让大明的官员少对百姓伸手,就需要朝廷补贴。

朝廷补贴之后,想不造成宋朝冗官的问题,就需要改革官制。

改革官制,科举就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新的官制。

环环相扣,朱标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官员们得到了实惠,皆大欢喜。

朱标开始向百官诉说“福利”。

为了“不让金钱腐蚀”官员,所以朱标制定的是“普通薪酬高等福利”。

他会兴建后世小叠野一样的官邸,打造一个“园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