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数老人最高,其他人最多也只是个校尉罢了,本来族中长房的老三还有些出息,在平凉履任要职,不过要命的是,却是和废太子交从过密,不得当今圣上的喜欢。

这到也怨不得他,当年景王不显山不露水地,谁也没想到最终登基的却是先帝第七子,但后悔药却是没处吃去,太子一倒,当即便受牵连的没有几个,但谁也知道,秋后算账就算算不到自己头上,但没有特殊地缘由和际遇,今生仕途再无寸进那是一定的了。

他这位赵氏一族的族长也已经六十有八,年轻的时候率兵百人,疾驰一天一夜,连拔西夏三处土寨,也是个英雄人物,但到了如今,骑马约半个时辰,就得腰酸腿软,就别谈什么上阵杀敌了。

若是没有太后赵氏这样一个人在,也就罢了,大不了让赵氏子弟在军中厮混,得什么功名,吃什么饭都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但偏偏族里出了这样一位显赫的太后,再若是混日子老头子却很是不甘心,想那前朝杨国忠,不过一混混儿,最后却是斗倒了权相,自己权倾朝野,风光无两。

就算赵氏一族赶不上那位权相,总也不能默默无闻,任这大好机会从手中溜走吧?

既然族中子弟都不很争气,多是中平之人,那便在别处找,赵氏的儿子们不争气,但女儿也不少,招个能顶起一片天地上门女婿也是可以地,那个时候,老爷子压根没寻思在京师自己那女儿代家里收的外支子弟。^^^^

不过没等老爷子琢磨人选,潼关之下已然战云密布,南边儿也没消停,军伍调动频仍,老头子一辈子在军中供事,战事上地事情瞒不过他的眼睛,值此之际,正是男儿沙场博取功名地好时机,大秦平静了三十多年,终是到了用武的时候了。

大秦将门无数,以前都是折种两家的天下,如今折木清回京养老,折木河已然成了平头百姓,折家还没人能如这两兄弟般挑起大梁,实力锐减。

钟家虽然还有些实力,但自从种从端被贬,也就成了没牙的老虎,此时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也正是各个将门开拓基业,奠定以后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上百年根基的时候。

老爷子头也急白了,潼关城下。单骑出关,阵斩金国万户萧幕而还,东征之役,以两千京兆军,连破金兵先锋,杀敌无数。俘敌过万,里面甚至还有个女真万户,可谓是一战扬名。

甚至赵石自己都不知道,此时他的名字在大秦军中到底是如何地响亮,潼关守军也就罢了,毕竟东征是以潼关守军为主。赵石的战绩在潼关守军中已经传的神乎其神。

但这毕竟是一处,而东征过后,援军四散回转驻地,这才真正将他的名声传开,是人皆知东征时出了一个无敌猛将,名字叫赵石,现任鹰扬将军。

这些传闻到了老头子耳朵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这次他进京来,并不是专程想看看赵石是不是已经回到京师。他年纪已经老迈,虽然人看上去还是那么精神,但到底已经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也是到了归乡养老的时候了。

以他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