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不停的写写记记,唯恐有什么遗漏之处。

到了后来,赵石却绕着承恩湖有转悠上了,这时谁都明白,大帅这哪里是什么散心,恐怕还是一肚子的公务,也不由都打起了精神。

来到武学四周,赵石大略看了看,这里建的不比西山大营小多少,房舍也已建了不少,略略一瞧,便能知道,折木清在武学上没少下了功夫,说是武学,其实却是按照军营来建的,营房,校场,辐重摆放等处一个不少,有些地方都还是新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人的培养本就应该和培养那些读书人一般,也不知这个时代的君主大臣们是怎么想的,只顾着往读书人身上huā银子,政军两事,却偏颇至此,也怨不得后来传出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谚语出来。

其实他不知道,这确实也是令后世许多人mí惑的地方,古往今来,于军事上,不少大家都留有传世之作,换句话说,也就是并不缺少教材,但几千年下来,华夏大地上,却一直未曾出现过哪怕一所军事院校,直到清末,好像才醒过闷来,开始办学。

而一些书院,县学府学,国子监之类,却比那些军事学堂早出现了一前多年,不得不说,这种怪异的现象根本无法用一句两句话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几乎可以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更非赵石能想的全面的了。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自商周以来,武人永远是割据战luàn的主角,所以历代君王大臣,自觉不自觉的,对于功勋卓著的武人从来都是提防多过于信任,所以就更别提这种能大大加强武人集团实力的举动了。

这些都是题外话,回到正题。

赵石这里见猎心喜,几天功夫,隐隐约约的,已在心里勾画出了不少前景,好似武学已经在他主掌之下了的。

至于朝廷会不会同意由他来掌管武学,这个对于他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到得如今,他身上碲个武学教授的职位还没有去掉,稍稍变一下,把武学置于他的管辖之内,在他看来,却是容易的很,当然,让他最有底气的就是,武学破败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人能跟他来抢不成?

这人啊,一旦有了想法,精气神立马也就不一样了,赵石也不例外,一场大仗打下来,养伤养的好似没了多少精神,整日里总是懒懒的,尤其是一想到要在京师呆上很长一段日子,就什么兴致都没了的。

他这样的人,想象平常人般,吃穿不愁的悠闲度日,那又怎么可能?

而今终是让他找到些自认不错的事来做,兴高采烈虽远远谈不上,但总归是提起了不少的精神,几日下来,自己犹自不觉,但他身旁的这些人却都觉着,大帅好像……好像和之前有些不一样了。不两天,赵石手里已经有了一张草图,再到武学时,比比划划,勾画着大秦第一所军事学院的蓝图,在草图上面,长长的围墙,宽大的校场,林立的学舍,讲堂,回想起后世的那些高等学府。

赵石心头更是火热了几分,慢慢的,一所依山傍水,园林式的武学图样已经跃然纸上,这一下,不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