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的乐知时蹲在屋檐下,指着地上漫起的、几乎要淹没一级台阶的水,问宋煜:“小煜哥哥,为什么一下雨地就会淹水?都快没过我昨天用石头堆的小塔了。”

那时候的宋煜也试图给他解释:“因为我们这里本来有很多湖,可以蓄很多水。但是为了建更多的房子,他们就把湖填了变成地,蓄不了水了。”

小小的乐知时蹲在地上,长长地哦了一声。

“所以是雨没有家可以回了。”

当时的宋煜只是觉得乐知时一窍不通,和他多么科学地解释一件事,他都有自己奇奇怪怪的理解。

但此时此刻,回忆起关于他的童年记忆,宋煜还是忍不住勾起嘴角。

这些出现在乐知时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大都来源于与宋煜的朝夕相处。

课上到一半,忽然听到同桌说外面下雨了,乐知时如梦初醒,想起自己的画还在外面。他飞快地扭头,朝坐在另一组的蒋宇凡瘪了下嘴,露出一个可怜的表情。同样作品淋雨的蒋宇凡也朝他递了一个心碎的表情,然后用肢体语言和嘴型告诉他,下课之后去拿。

雨越下越大,玻璃窗被水滴拍打,淌满了透明的雨线。乐知时的心情有些低落,并不完全因为自己的画可能会被淋透。

很少见的,乐知时把手伸到抽屉了,摸出手机,屏幕亮起,但上面没有显示任何消息。

宋煜没有给他分享观后感,说明宋煜根本没有看到。

但他很快又否定这推论,因为即便宋煜看到了,也不会和他分享任何观后感。

“卷子讲不完了,就讲到这里吧,下课了你们订正一下错题,晚自习继续……”

老师还在讲台上说话,但打铃的第一时间,蒋宇凡就直接从教室前门冲了出去。一直握着伞的乐知时有些犹豫,看到又有几个人走,他也跟着他们,低着头混出去了。

初二(8)班的门挨着楼梯口,他们飞快地跑下去,自带的风破开粘稠的空气。看见蒋宇凡准备直接冲进雨里,乐知时大喊了他的名字,撑开伞,带着他一起跑去小广场。

“我的相片我的相片我的相片……”蒋宇凡一路念叨,走过去才发现每一排架子都蒙上了一层透明的浅蓝色防水布,他还是不放心,拉着乐知时去检查,果然看到了自己拍的相片,完好地被罩在雨布下。

“幸好他们反应快,不过我的相片本来就有塑封,你的画比较危险,去看看。”他拉着乐知时的胳膊往里去。

乐知时的眼神也搜寻着自己的画,可真的走到之前摆放的那一处,却发现那里空了一块。

“我的画呢?”乐知时喃喃说。

蒋宇凡检查了一下左右两边,的确都不是乐知时的,中间正正好好少了一个,“你确定是在这儿的?”

乐知时点了点头。

“太奇怪了。我们再找找吧。”

两人把这一排挨个看了一遍,也不见乐知时的。作品展的摆放都是一个对着一个,很规律,明显在这个画架方阵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