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皇子来说,上学的时间也就是那几年,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出宫开府,你要是还想继续做学问,就在家请几个先生,很多皇子府中都有这样的先生,但是名义上是老师,其实是幕僚智囊。

太子入学的时候,皇长子差不多都十一了,慧妃这几年在圣上那里没有太多面子,婉嫔异军突起,虽说之后也没能产下一子,但是她将自己宫中的一个小才人推给了圣上,这个才人算是婉嫔家族的旁支族女,就算是入了宫,给圣上生下了一个皇子,也只能听婉嫔的。才人位份低,不足以抚养皇子,这个皇子,也就相当于婉嫔的儿子。

别看那些什么宫廷剧都是皇帝宠爱某个妃嫔,然后妃嫔一家鸡犬升天,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少见,非得皇帝是个情种不可。正常情况下,不是因为妃嫔得宠而家族荣耀,而是因为家族荣耀,妃嫔在宫里头就算是不得宠,也有底气。

像是慧妃,圣上厌恶她的野心,但是却只能稍微冷落她,并不能真的将她贬谪,而且还得抬举同样出身勋贵的婉嫔来压制慧妃背后的势力。

因此,这几年,圣上对于后宫的位份变得吝啬了许多,不仅如此,几次大选,能够入宫的,也多半是家世不显的,这样的妃嫔就算是有孩子,也不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而且,也不会如慧妃一样,对皇后的位置虎视眈眈。

慧妃就算是原本见识不足,有的时候显得有些浅薄愚蠢,但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也明白,圣上是不可能将她扶正做皇后的,不过,做不了皇后不要紧,她可以做太后。

除了太子是元后所出之外,其他的皇子出身都不算高,就算我婉嫔抚养的那个五皇子,生母终究还是出身低了一点。

如此,最有竞争力的,也就是徒景平这个皇长子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徒景平开府的时候,圣上就将徒景平封了英郡王,这个封号自然传递了某种信号,或者说,对于那些一直支持徒景平的人来说,他们付出的成本已经很多了,如今想要下船,也得考虑沉没成本!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一条道走到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徒景平封王之后,圣上又给他指了婚,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圣上给他指的又是勋贵人家的女儿,乃是缮国公家的嫡女。缮国公石家在军中还是颇有实力的,如此,徒景平的支持者不光是中低层勋贵,将更上一层的勋贵也算是拉上了他的战船。

石家原本出身也寻常,当年第一位缮国公最开始不过就是个佃户,他天生神力,相应的,饭量也很大,家里根本养不起,原本去给主家做长工,结果看他吃这么多,主家就不肯了,后来世道乱了,他就落草做了山贼,后来就投奔了□□他老人家,因为手里头也有两三百号人,投奔之后,就混了个小头目,在战场上,他这样的天生神力自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就这样靠着一路莽过去,他成了缮国公。

只是就算是天生神力,也不代表着身体不会受到伤害,相反,因为每每冲锋在前,他在战场上受过的伤也很是不少,因此,四王八公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