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教好歹出现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而且,素来也比较低调,他们在朝代更迭之中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小,无非就是在关键的一些节点冒出来,干点他们觉得应该干的事情,比如说,忽悠着一群信徒去冲击衙门什么的。前朝末期的时候,弥勒教甚至还带着信众冲击过皇宫,当然,还没来得及接近宫门,就被□□射成了刺猬。

真正比较难搞的其实是无生教,无生教之所以能够在历朝历代都人人喊打,跟他们传教的思路有关。他们虽说很多时候会跟一些大势力有些利益上的瓜葛,但实际上,他们的根基是在底层,用宗教对底层洗脑,唤起底层对于上层的不满,这其实很有效。因为历朝历代,底层的百姓有的时候看起来简直跟上层不像是一个物种,愚昧无知,麻木不仁。这根本就是受教育情况导致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底层几乎得不到任何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一辈子的活动范围一般只会在,所知道的都是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东西,除了每年交税服徭役的时候,就不会见到什么官吏,就算是朝廷有什么惠民政策,到了他们耳边的时候,多半已经彻底变了一副模样。

也就是后来出现了科举,读书的成本降低了,受教育的机会也多了,最主要的是,生产力水平也提升了。像是上古的时候,一大家子人,种上一百亩地都不够一家子吃,也没什么靠谱农具的时候,光是耕种就要耗费一家子所有的精力,哪有办法供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也就是后来,耕种水平提升了,种地每年也就是忙几个月,其他的时间,也就可以出去做工,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情。

当读书不再只是世家门阀的特权之后,底层虽说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比例却并不会太高。读书一方面是靠天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足够的钱财的,笔墨纸砚和书本,哪一样不要花钱,读书人之间也有一些交际往来,同样也要花钱。这些都不是什么小数目,一个普通的小地主家都未必能供养得起,何况是农家。

如今情况却有些不同,因为良种的出现,就算是土地爷不再施展神术,但是借助于各种新出现的农用机械,平均亩产从原本的两三百斤一下子到了如今的□□百斤,若是不考虑口感还有其他的,一些作物的亩产提升到了一两千斤,反正,粮食的价格那叫一个一泻千里,许多粮商都直接转行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粮食的价格跌了不少,但是却是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结果,比如说,种地变得性价比不算高了,许多地主对于兼并土地也就没了太多兴趣,官府掏钱赎买了一批徒弟,交给无地的百姓耕种,足以维系他们的生存。而这些地主呢,手里的钱无处可去,总不能一直囤在地窖里面,最终,很大一部分就流向了其他的行业,最主要的就是工商业。

虽说时间还很短,但是民间的变化已经很是不小。在这样的情况下,无生教就算是在底层还有信徒,但是对他们已经不可能像是从前那样忠诚了,毕竟,就算是在无生教向这些底层描绘的未来里,也没有如今这样的好日子,所以,碍于无生教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