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对于女儿府中闹的那些事,张氏的母亲是知道的,也就不用再问。

可别人不知道。

有张父的对头人家的女眷,此时一位年龄与张氏相差不了一两岁的年轻妇人一身蜀锦,穿的极其富贵。

她笑的肆意,眼光瞄到张氏的时候,与关系好的姐妹嘀咕几句,逗的姐妹也跟着一起“咯咯咯”的笑起来。

三人的眼神注视着张氏,好不得意。

她们与张氏都是熟悉的,父亲都是文官,还都是品级差不多,品级也就相差一个大阶。

差不多的圈子,自小在不同的宴会场合时常碰见,张氏素有才女以及贤惠,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好名声。

搞的她们时常被人私下说娇纵,脾性不好,加上父辈之间的争斗,关系就越发的不好。

只是后来,张氏没有嫁进文人圈子,反而嫁进了武将世家的勋贵圈子荣国府,倒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贾赦是京城有名的纨绔,虽然没有干什么作奸犯科,天怒人怨的事情,但名声也不咋地。

为此好些不家不了解张父的操作,诧异了许久。

也就给了自命清高的几位与张氏不对付的女子,在张氏面前耀武扬威,阴阳怪气的机会。

几人“咯咯咯”笑完,对着张氏说,“张姐姐,前段时日,贵府忙的哟,全京城都知晓。莫不是贵府已经揭不开锅?”

几人一脸的看笑话样,让张氏无端觉得膈应,只是被洗脑半年来的张氏,早已岿然不动。还是婆母说的对,有钱没钱,自家人知道就行。没必要让别人知道,日子是自己过得,与他人没啥相干。

有个没钱的名声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少了打秋风的人,也少了他人的觊觎。

安生过日子才是王道。

想的明白的张氏,望了一眼四周,淡然处之,“是,还完户部欠银,府中是日渐拮据。老夫人就交代,裁掉一些不必要的下人,节省开支。府中的一些营生,也不知道是经营的不好还是本来就不怎么赚钱。一年所赚还不够府中的开支。

多年来,一直是吃老本。老夫人说,吃老本不是个事,不管怎么样至少要做到收支平衡。不得已,只能从对余的下人下手。

唉,也真是没法子。

现在好了,裁掉一些多余的下人省了他们的月例,还有他们的吃嚼,衣裳,打赏等。还趁机从一些府中的大老鼠家中搜到一些早已不见经年的古董字画首饰银两。

给库房增加了不少,现在也能做到每月收入与开支平衡。为此,家里日常的蔬菜,鱼,鸡,羊肉,猪肉,都是从庄子上送来。也不用花什么银子在外面采买,又节约了不少。

几下里来,也许今年还有盈余。总算能让公中收入多一些,手中也松快些,到时候说不定还能过个富足的年。

我们家可不能与几位姐姐妹妹们的府上比,据说你们几家,每月的日子过得奢靡到极致,可一点也不用担心没有银钱。可见几位府上,都是有大把的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