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奶这么说,早就记住了知道该咋说。

六个孩子说的时候,小脸上表情还特别的认真。

最大的孩子杨建国已经十二岁,只比杨清小五岁。

两人一起长大的,他三岁开始就知道出去要护着小姑。

保护小姑是他的使命。

“好啦,快坐下。搞什么,吃饭吃饭,比你们几个爹娘要强。奶也不指望他们几个会关爱你们小姑,你们几个小的多吃点,快点长大,以后给你们小姑撑腰。”说着杨母还难能可贵的给每一个孩子都夹了一筷子的。

喜的几个孩子乐呵呵的嘿嘿笑。

杨清趁机赶紧吃完大白肉包子,“爹,妈,我吃完了。”

“哎哎,咋就吃这么点,肉包还没有吃完呢?”杨母与杨父的饭碗里多了四分之个肉包。

是他们的贴心小棉袄给分的。

“吃饱了,我肚子小,还有不能吃太多。不想以后长胖,难看死了。”

抹抹嘴,转身就进了堂屋隔壁的房间,拿了六个奶糖,六个椰子糖。

六个孩子一人两颗不同口味的糖果。握在手里走了出去,裤子袋子里还放了点钱,一身白衬衫,深蓝色长裤,一双布拖鞋,知识女青年的标配。如果脚上穿的是皮凉鞋就更好。

裤兜大,走出来的时候,外面已经开始收拾碗筷。

坐在门槛上剔牙的老三杨大河,突然说道,“小妹,我等下我去黄地主家的大宅上工,你要去玩不?”

正准备给侄子侄女们发糖的杨清,手一顿,望向三哥,“那边要干什么?”

卧牛生产大队有三户地主的老宅,有两户在外发展,但是老宅修的贼好,一户在本地发展,家里修建的那就更好

黄地主家就是在外发展的一位,青砖瓦房,三进的大院。

“妹,你不知知道吧,咱村后头有一串的村落。上面说那些村要进市里都要走咱村后头的山里,地理位置不错,要在咱村设一家卫生院的小分院,一家供销社,一家粮站,都是归各单位管。

人也是从上面派,黄家那大院刚好可以做粮站。与供销社。

只是小卫生院还没有确定好时间,那黄地主的屋子也不白占,给咱生产队钱还有一些好处。”

说到这里,杨老三满兴奋的,他去那边做改造的活,可是满工分。

“呀,我如果能分配到咱公社卫生院就好,到时候正好被派到咱村来,这样离家就近了。”杨清觉得这个好,既能享受商品粮,有工资有票券还能离家近。

“是不错,可你分到哪儿现在还不晓得。”杨母也遗憾,她并不觉得住城里多好,要是闺女能在自己身边,又能享受商品粮待遇,那就顶顶好。

一直很少说话的杨父说,“得准备,很可能闺女会分到咱生产大队,本公社的人本大队的人。对了,老大,你去大队部问问,那张猎户家的石头房子卖出去了没有?”

张猎户是独户,在四零年搬到村里的,前几年进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