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侯爷爷在院子里打拳,刚才他一直听着,但依然还是没有停下,直到一套拳打完。

“小唐,来了。进屋坐。”

“嗳,老爷子好。”

“事情办完了,今天就在家里待一天,吃晚饭以后我让小郝送你回招待所。”

“行,我听您的。”不推辞,他笑着答应了下来。

坐在客厅,君越从蛇皮袋中拿出来一块五花肉,还有八斤精大米,五斤精面粉。

“老爷子,亲家,不许推辞,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今天在家里吃一顿饺子。”

侯母看了一眼丈夫,她是不想接,亲家来家里吃几顿饭,自家还收粮食,像什么话。

侯父冲着妻子点点头,意思是让她收下,亲家那架势,不收都不行。

侯母低低叹了一声,“亲家,你这样,我们受之有愧。”

“亲家母,有啥不好意思的。拿着就是,有些事你们不能干,可我这人就是一个普通的贫农。我这样的人,想让孩子们吃口肉都没办法透过正规的渠道办到。

没办法,只能钻黑市,在黑市不仅能花钱还能赚钱。稍稍倒卖一些东西就能赚回孩子们的衣服,吃肉,还有上学的钱。”

君越可不怕侯家三人说出去,这点思量他是有的。

侯家三人都没有说话,确实,乡下的农民,没有城里人有的券还有一些票,有些票即使有,也只是一点点,比城里的人少很多。

确实,想要给孩子们吃一顿肉,不进黑市,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们忘记了眼前的这人会打猎。只要他愿意,家里能天天吃肉吃到腻。

君越不愿意欠太多的人情,侯家帮他带了几天孙子,不说吃饭这些,就是带几天都是人情。吃的,他也尽量弥补。~_~杰米哒xs63

至少让侯家人知道,他不是个占便宜的人。

晚上他带着孙子孙女回到了招待所,半夜,让俩孩子进入深度睡眠,他又悄摸摸的离开了招待所。

一个人一身夜行衣还用面具幻化成一个年轻人,去到了一处热闹繁华之地。

在那宽阔的广场上,他悄悄的放出来成堆的粮食。没有袋子,也没有碾成大米,全是晒干的谷子,麦粒,玉米粒。

弄完一切,君越悄然返回,回到房间。关好门窗,抱着孙子孙女酣然入梦。

凌晨四点半,巡逻的战士,发现了那四堆高山般的粮食,惊诧的立即报告上去。还在一堆小高山谷堆边,留下毛笔字,用左手写的毛笔字。

他有在纸张上注明,这些是高产的粮食种子,不转基因,还能亩产达到八百斤,侍候的好还有可能九百一千斤左右。

是在空间内一年一年优化过的,既能做良种又能不减产。要知道后世的那些稻种,很多都是不能做良种使用,硬要做良种也可以,会大大的减产。

这种稻谷碾出来的大米,他在市面上贩卖过。口味清爽,不黏腻,煮好以后散发着丝丝清香。味道比后世国外进口的最贵大米,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在麦堆,他还划下一小堆麦山,指明也是种子。亩产能达到六百斤。这可是麦子啊,产量从没有高过。希望几年以后,十几年后,全国大部分地方不缺粮食,也不需要进口粮食。

还有一张种植注意事项,写的很明白,不需要施农药化肥,以及两种种子的优点特点缺点。

优点一大堆,缺点也有:产量上限最多一千斤,也无法和其他的稻种杂交,育种。

在君越还在梦乡时,广场上发生的神奇事件,已经轰动了上面。都在猜测,这些粮食,出现的悄无声息,怎么也查不出来。

没有车撤印,没有步印,一晚上,周围没有任何人听到大容量卡车行驶的声音。

几条能到广场周围的道路,都没人听到任何能载重卡车的声音。

那成堆的粮食山,可不是一辆两辆车能拉来的,没有上百辆最大载重量的大卡车运来,根本就无法运来。

这桩稀奇的事,在后世一直是个神秘事件,无人知道答案。

当祖孙三,在燕京逛荡的时候。

某处重要院落内,十几位大佬济济一堂,被突如其来的好事,震在一起商讨。原来都各自有别的事情,现在全聚在一起。

天降粮食,良种。

一位老人手中紧紧的攥着几张纸,真要亩产那么高,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让全国人民不用缺粮食。

“真有说的那么高?”一位性子粗旷的老人问道,他嗓门大,说完那回音还在他人耳边嗡嗡作响。

一位儒雅老人,轻笑,和缓的说,“试试就知道了。送去南方试试,无论是中稻还是晚稻都还赶趟。

今天,咱们第一时间试吃试吃,这吹的天花乱坠的大米。看看是不是如纸上说的那么好。”

“试下,有菜没有,不能光让我们试吃米饭吧。”

一位老爷子,接过话头说,“我有带,不过是剁辣椒。能吃的等会儿别抢。”

说话老爷子,本来带来的剁辣椒是送人的,给那位送的。

可现在这情况,他先拿出来吃算了,等明天再给那位送。

他的话一出,大家都明白,老侯为啥来开会带剁辣椒,不由的望一眼那位。那位也明白,只是轻点头,笑了笑。

“嗨,有的吃就不错了。不抢。”

“老侯,味道咋样?”

侯老说道这味道,笑着说,“肯定好,味道不好,我也不会来献丑。

我孙女的公爹自己做的,给我家送了些,是我老家的口味,鲜香酸辣,好吃极了。”

“你家哪个孙女?”

“老大家的老幺。”

“咦,不是嫁到东北了吗?你家亲家还会做湘菜?”

一位很了解侯家的大佬不解的问道。

“是东北,可孙女婿的亲爹的奶奶一大家子,是从湘省逃难去到东北的。

离开了家乡,但口味依然保持着湘省的口味。湘菜就在他们家传了下来。”

没有什么不可说的,侯老简单的介绍了下。

“哦,原来如此。”

没多久,临时碾出来的大米,已经煮好,随着一碗碗的青菜,酱菜,一起送上了桌。

难得,还有条红烧鱼。加上侯老提供的剁辣椒,一群大佬,还没有吃,就味道那沁人心脾的大米清香。

“闻着味道不错,挺香的,只是不知道吃下去味道怎么样?”

两人说话的时候,其余的人已经端着饭碗开动。

~_~杰米哒xs63

美味下肚,无暇说话,配合这些美味的菜肴,口感更好。

几天后,君越带着孙子孙女转道去了沪江市,那座东方明珠。他能做的就只有那么多,个人的力量再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做的也有限。在要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做的也不错了。

在沪江的几处地方转了转,老三信中有写的几个地方,他都去探寻过,还很幸运的找到了一位老三的大学同学。

他记下家庭地址,单位地址,方便他以后再查找。

离开燕京的时候,给家里还有老二都寄了礼物,出门的时候,老二在他的衣服口袋里悄悄的塞了两百块钱。

老大也塞了三十块钱,都是怕他到了外面拮据。

孩子们的心意,他收着。但他也不占便宜,给孩子们寄回去些有用的礼物,细粮,还有孩子吃的穿的。

离开沪江的时候,寄的物件就更多了,在淮国旧买的衣服,二手的名表,二手的收音机,鞋子,雨靴,雨伞,家里需要用的很多东西,他买了不少。就是门锁都买了好几把,这些是不需要票的。

他买了几百块钱的,每个孩子四季的衣服,鞋子,棉鞋,都有。

都是比他们本来要穿的衣服大两码,能多穿几年。

点心,巧克力,大白兔奶糖,以及沪江名产帆布鞋,钢笔也有买。

当然,堂弟和堂妹两家,他也有带礼物。

农村就是这样,只要条件许可,难得出门一趟,都会给家里亲近的亲戚带些伴手礼。

从出门到回家,一共二十天。

祖孙三照了好些照片,都是在各大景点照的像。

到家的时候,是吃晚饭的时间。~_~杰米哒xs63

转眼回到家分好礼物,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生活恢复了平静。

时间转瞬回过去了七年,七年的时间,新稻种麦种,经过反复试验,还有检测,已经在南北大地上开始推广。

南北地区,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农村已经开始种上了新的稻种麦种。

井湾生产队也种上了新的稻种麦种。井湾的水田很少,但也种了。

麦子还是大头,产量稳定,种了新粮食种的生产队,基本已经解决了饥荒,不说吃的好饱,但一天三顿每顿能吃个七分饱。

国家也有了一些存粮,新稻种下一个三年的目标是全国全部推广开来。

“爸,下午,老二一家回来了。”刚起床,就听见老大在外面喊。

“哦,老三他们回来了没有?”君越正在穿上外套,已经初秋,早晚温差大,有些冷。

“没有,应该快了吧?”

家里又添了一孙女,六一年老三家添了一闺女唐小燕。燕子特别喜欢笑,比她妈性子好,逗人喜欢。

作者有话要说:【晋江文学携手作者祝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春节假期,平安康乐!同时温馨提醒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