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选秀的, 而且多数(特别是郡主、县主)都得远嫁蒙古, 剩下几个即使能留下来,多数也是嫁给一些不起眼的小官。可以说娶了铁帽子王家女人的官员,这一辈子升迁到总要部门的可能性已经是非常小的了,更不可能掌管兵权,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当初康熙和康亲王、索额图以及纳兰明珠他们几个商量的时候,本是考虑让玉蓉嫁给秦有福的,他们都分析过,反正秦有福不想当官,那么让玉蓉嫁给秦有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原本事情都已经商量得差不多了,康亲王回家问了一下玉蓉,哪知道一荣一听说自己要嫁的是汉人,而且还是平妻,关键的是只不过是一个连品级都没有的同进士上书房行走,当时就不愿意了,在她看来,汉人的地位本就较满人和蒙古人低,再说自己将来怎么说都是郡主,怎么能嫁给一个连品级都没有的汉人当平妻?玉蓉的地位是一出生就定下来了的,自然较其他姐妹更有优越感,在说从小在王府长大,见到得有地位的人太多了,即使是家里来了一品、二品的大员,见了她也得规规矩矩的行礼。所以在她看来,她的丈夫就该是好的,该是最优秀的。虽说她不愿意嫁到蒙古当王妃,但是她宁愿被指给一个好些的满人,至少得是个翰林什么,这样生活也会有些情趣。玉蓉是知道自己若是不嫁到蒙古,那么她的丈夫不可能是什么要害部门的官员,但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反正她的收入不少,用不着担心生活问题,只要好好的守着郡主仪宾,能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就好了。

相对于玉蓉,也许朵蓝本身没有什么出身的优势,于是从小就收敛得多,比玉蓉更乖巧听话,也更得康亲王和她父亲的喜欢和疼爱。当初一说起要选一个地位比较高的满人家的女儿嫁给秦有福的时候,康亲王就想到了朵蓝。康亲王的姐姐和大女儿都死在蒙古,如果有可能,康亲王实在是不愿意再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蒙古去的。相比起玉蓉,朵蓝不但年纪小一些,而且也羸弱一些,至少康亲王是这么看的,毕竟因为身份的问题,朵蓝不可能像玉蓉那样经常出去玩,便经常在家里缠着康亲王和小王爷,见得多了,印象也就更清晰了。

康亲王毕竟是王爷,特别是在在他这个位置上,不管平时的工作还是生活,公正是非常重要的,他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一旦平时的态度出现了偏颇,或许只需一次两次,皇上就会认为自己有失公允,不再信任自己了。久而久之,即便是在家里,康亲王也很讲究公平。即使对让谁嫁给秦有福的事他意属朵蓝,但是为了公平,还是需要问一下玉蓉的意见。谁知道玉蓉想都没想就表示不愿意嫁给汉人,这事情就便的简单了,朵蓝成了唯一的人选。

也许是因为康亲王的心里还是有些偏向朵蓝的,所以当初跟玉蓉提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康亲王是说皇上希望通过康亲王府县主嫁给汉人的事情为满汉和婚铺平道路,并没有说出要嫁的这个人是秦有福,玉蓉当时想的是自己居然成了和亲的礼物、而且还是平妻,当然是不肯的。所以回绝了康亲王。

可是玉蓉没有想到,不过两天的时间,皇上的圣旨就到